[发明专利]一种膨胀石墨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150199.0 | 申请日: | 2015-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899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发明(设计)人: | 文明芬;陈靖;王树威;王建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C25B1/00 | 分类号: | C25B1/00;C01B3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黄家俊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膨胀 石墨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膨胀石墨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核能是地球上储量丰富、高度浓集的能源。核能发电比较经济、清洁,能够大大减少环境污染问题,21世纪将是核能发电的大发展时期。
高温气冷堆乏燃料元件球经过300MPa压制,1600℃煅烧,其中95wt%以上是石墨。如果能将大部分的石墨剥离,制备成膨胀石墨再利用,既减少了高放废物处置空间,又节约了资源。
石墨中碳原子是以层状结构排列,而层与层之间的结合力比层上的碳原子之间结合力弱很多,因此在一定的条件下很多物质可以插入石墨层间,生成石墨插层化合物,再经过烘干加热处理可以制备成膨胀石墨。
石墨插层化合物可以通过化学法、电化学法等方法合成。
以硫酸和天然鳞片石墨为原料,硝酸、过氧化氢等为氧化剂,石墨碳层被氧化剂氧化,硫酸则作为主要插层剂发生石墨插层反应(陈志刚,张勇,杨娟等.膨胀石墨的结构、制备和应用.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26):248-251.)。氧化处理后的石墨失去大量π电子,阴离子通过插层进入石墨层间,与石墨碳原子结合,形成石墨插层化合物(GIC)。将生成的石墨插层化合物进行洗涤和烘干,再进行升温到800℃加热,最后可以生成膨胀石墨。
石墨插层化合物也可以通过电化学法制备(于仁光,乔小晶,刘伟华等.影响电化学法制备的膨胀石墨的膨胀容积因素研究,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03,4(10)8-10),具体方法是将天然鳞片石墨和辅助阳极组成阳极室,硫酸和乙酸作为电解质溶液,用铅板或铂板作阴极,再通直流。在电解过程中,发生氧化反应,电解结束后,对阳极石墨进行脱酸、水洗、脱水、干燥等过程后,再于600-800℃加热膨化。通过控制阳极电解液浓度、电流密度、电位、氧化时间等可有效地控制反应速度并得到期望膨胀石墨,这是其它方法无法比拟的优点。
上述方法都采用强酸、强氧化剂等对天然鳞片石墨进行膨胀石墨制备,而使用强酸强氧化剂对高温气冷堆乏燃料元件球进行插层氧化,容易使意外破碎的包覆颗粒溶解在溶液中,造成α放射性和裂变产物强γ放射性对大量基体石墨的污染,从而造成大量的基体石墨因污染不能再利用或者不能以中低放的形式暂存,增加高放废物处置空间;由于石墨球经过高温高压处理,现有的化学氧化及电化学工艺条件不能满足石墨球的解体,并在低温下形成并制备膨胀石墨,有必要开发一种新的技术。
本发明使用弱酸性电解液,采用电化学插层氧化方法,在电流为25A~70A的条件下进行电解,阳极区容易形成含有多种自由基团的氧化石墨,细化了石墨颗粒,从而降低了膨胀石墨形成温度(在120℃~200℃下膨胀),节约了能源,提高了大量基体石墨的再利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结合高温气冷堆石墨球的结构特点,本发明提供一种膨胀石墨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电解槽中放入模拟乏燃料元件球,以硫酸盐、磷酸盐或硝酸盐作为电解液,电解液浓度为2mol/L~5mol/L,并用硝酸调节pH至3~7;
2)以模拟乏燃料元件球作为阳极,以惰性电极作为阴极;接通电源,通入25A~70A的电流,在不高于于40℃的条件下进行电解;
3)在120℃~200℃下膨胀,分离得到膨胀石墨。
所述惰性电极的材质为铅、石墨或钛。
所述电解的电解时间为1h~5h。
电解过程中通过自动pH调节仪器控制电解液pH保持在3~7范围内。
所述膨胀的膨胀时间为1h~3h。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使用的是弱酸性电解液,采用电化学插层氧化方法,在大电流作用下,容易形成含有多种自由基团的氧化石墨,细化了石墨颗粒,从而降低了膨胀石墨形成温度,节约了能源,降低了模拟燃料核芯破碎率,提高了大量基体石墨的再利用,降低了高放废物的处置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膨胀石墨的制备方法,具体为:以硫酸盐、磷酸盐或硝酸盐为电解液,以模拟乏燃料球作为阳极,以惰性电极作为阴极;在电流为25A~70A,室温的条件下进行电解。下面列举实施例进一步对本发明予以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5019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移动终端展示架
- 下一篇:一种绿色环保型金属表面清洗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