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维细胞培养平台、其制备方法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51772.X | 申请日: | 2015-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0717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29 |
发明(设计)人: | 王兴;刘洪臣;冯琳;鄂玲玲;吴霞;赵静;王东胜;邹璇;张迪;刘日渊;杜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分类号: | C12N5/074 | 分类号: | C12N5/074;A61L27/24;A61L27/18;A61L27/38;A61L27/12;A61L27/54 |
代理公司: | 北京柏杉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13 | 代理人: | 马敬,项京 |
地址: | 10085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维 细胞培养 平台 制备 方法 及其 使用方法 | ||
1.一种三维细胞培养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成骨支架,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缓释微球,胰岛素;所述成骨支架为网状结构,所述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缓释微球附着于所述成骨支架上,所述胰岛素包裹于所述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缓释微球中,基于所三维细胞培养平台的总质量,所述胰岛素的质量分数为0.5‰~5‰,优选为0.5‰~3‰,更优选为0.5‰~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细胞培养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成骨支架的孔隙率为80%~85%,孔径大小为100~200μ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细胞培养平台,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三维细胞培养平台的总质量,所述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缓释微球的质量分数为0.5%~5%,所述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缓释微球的粒径1~5μm。
4.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细胞培养平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含有胰岛素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缓释微球
将胰岛素和琥珀酰明胶溶解于pH值为1.5~3的乙酸水溶液中作为第一水相W1,将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溶解于二氯甲烷溶剂中作为油相O,将聚乙烯醇和氯化钠溶解于水中第二水相W2;其中,琥珀酰明胶和胰岛素的质量比为1:(3~8);胰岛素与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的质量比为1:(5~15);
将第一水相W1和油相O进行初乳化,制成W1/O型初乳液;将W1/O型初乳液与第二水相W2进行复乳化,制成W1/O/W2型乳液;
将制得的W1/O/W2型乳液稀释于水中,通过离心得到含有胰岛素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缓释微球;
(2)制备成骨支架
将质量比为1:(1.5~3)的牛腱胶原和羟基磷灰石分别溶解于乙酸中,制成牛腱胶原乙酸溶液和羟基磷灰石乙酸溶液;在0~5℃的条件下,将羟基磷灰石乙酸水溶液加入到牛腱胶原乙酸水溶液中,得到混合溶液,并调节混合溶液的pH值为7.2±0.2;加入戊二醛水溶液,搅拌均匀后真空脱气,然后在-20~-30℃的条件下静置15~30小时以形成成骨支架,最后将成骨支架真空干燥;
(3)制备三维细胞培养平台
将含有胰岛素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缓释微球分散于中性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然后向其中加入成骨支架,所述含有胰岛素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缓释微球与成骨支架的质量比为1:(10~20),采用负压抽吸法将含有胰岛素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缓释微球吸入成骨支架的网状结构,干燥,得到三维细胞培养平台。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溶解牛腱胶原和羟基磷灰石的乙酸水溶液的pH值为2~5。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相W1中,胰岛素的浓度为1:(10~20)mg/mL;所述第二水相W2中聚乙烯醇和氯化钠的浓度分别为(5~15)mg/mL和(5~15)mg/mL。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初乳化时,乳化线速度为20~40m/s,乳化时间为30~100s;复乳化的乳化的线速度为0.6~1.5m/s,乳化时间为30~100s。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含有胰岛素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缓释微球质量与磷酸盐缓冲溶液的体积比为:(2~8):1mg/mL。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得到三维细胞培养平台后,将其按要求大小或骨缺损形状进行切割,经过钴60辐照灭菌后,得到无菌的三维细胞培养平台。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细胞培养平台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重悬以107/cm3接种于三维细胞培养平台;
将接种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三维细胞培养平台整体放入培养瓶中,加入L-DMEM培养基+5%胎牛血清,37°,5%CO2;骨髓间充质细胞1~4小时后完成贴壁;体外培养1~3天后细胞即可长至70%;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将包含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三维细胞培养平台直接置入骨缺损区,无张力缝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51772.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