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材料格栅生产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52051.0 | 申请日: | 2015-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2768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01 |
发明(设计)人: | 李长城;李峰;李强;王德春;李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长城 |
主分类号: | B29C70/30 | 分类号: | B29C70/30;B29C70/38;B29C70/54;B29C33/44;B29C33/30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50211 | 代理人: | 刘兴顺 |
地址: | 400712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材料 格栅 生产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格栅生产领域,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复合材料格栅的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复合材料格栅是一种运用广泛的建筑材料,目前一般通过人工方式来生产格栅,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为此,我们想到专门设计一种设备,以便利用该设备代替人工来生产复合材料格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化的复合材料格栅生产设备,以代替人工制造复合材料格栅。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复合材料格栅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M)、模具循环移动装置(XH)、布纱装置(BS)和固化装置(GH),其中:所述模具(M)包括模具板(1)和脱模顶针组件,其中模具板(1)为矩形板,在模具板的两个短边分别设有一个蜗条(2),这两个蜗条的螺纹面背对,且两个蜗条分别通过一块挡板(3)与模具板(1)的侧面固定;两块所述挡板(3)之间的模具板上板面密布有凸块(4),这些凸块排列成m*n矩形阵列,相邻两个凸块(4)之间以及两端的凸块与所述挡板(3)之间均留有间隙,这些间隙构成一个栅格状的纤维附着槽(F);所述模具板(1)上垂直开有一组顶针过孔 (1a),该顶针过孔贯穿模具板(1)的上、下板面,这些顶针过孔(1a)的位置对应所述纤维附着槽(F)槽底;所述模具板(1)下板面并排固设有两根滑轨(5),该滑轨的轴心线与所述蜗条(2)平行,且每个蜗条(2)底面固设有一个挂耳(15);
所述脱模顶针组件数目至少为一个,每个脱模顶针组件包括导柱(6)、上顶针板(7)和脱模顶针(10),其中导柱(6)数目至少为三根,该导柱垂直固定在所述模具板(1)下板面上;所述上顶针板(7)和下顶针板(8)重叠在一起,这两块板同时与所有的所述导柱(6)滑动配合,且下顶针板下方的导柱(6)上套装有限位螺母(9);每根所述脱模顶针(10)尾部插入模具板(1)上对应一个的顶针过孔(1a)中,该脱模顶针的头部藏入所述上顶针板(7)上对应的沉头孔中,且所有脱模顶针(10)头部的底面与所述下顶针板(8)上板面贴合;所述模具板(1)下板面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分流器(11),这两个分流器之间模具板上还并排设有一组热交换管(12),所有热交换管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端的分流器(11)连通;其中一个所述分流器(11)与进水管(13)连通,另外一个分流器与排水管(14)连通,这两根管的轴心线在同一条直线上,且进、排水管(13、14)的管口背对;
所述模具循环移动装置(XH)包括机架(16)、模具导入及推动机构(D)和脱模及模具导出机构(T),其中机架(16)具有上、下两层平台,每层平台上前后并排有两根水平导轨(17),每层平台上的两根水平导轨(17)均可与模具(M)上对应的两根滑轨(5)滑动配合;所述机架(16)的下层平台前后并排有两根返回链条(18),这两根返回链条在电机(19)带动下同步转动,并在两根返回链条(18)的每个链节上均固设有一个牵引挂钩(20),这两个牵引挂 钩可挂住每个模具(M)底部对应的一个挂耳(15),从而牵引着模具在机架(16)的下层平台上由右往左返回;所述模具导入及推动机构(D)设在机架(16)左端,其作用是将所述机架(16)下层平台上的模具(M)送到机架(16)的上层平台,并推动模具(M)在机架(16)的上层平台从左往右移动,进而移动到脱模及模具导出机构(T);所述脱模及模具导出机构(T)设在机架(16)右端,其作用是将制造得到的格栅与模具(M)分开,并将该模具由机架(16)的上层平台推动到机架的下层平台,进而实现模具(M)的循环移动;
所述布纱装置(BS)和固化装置(GH)从左往右设置在机架(16)的上层平台上,其中布纱装置(BS)作用是将纤维布在模具(M)的纤维附着槽(F)中;所述固化装置(GH)作用是将纤维附着槽(F)中的格栅加热固化,从而让格栅成型,格栅成型后由所述模具循环移动装置(XH)中的脱模及模具导出机构(T)脱模。
在上述结构中,模具(M)充当复合材料格栅的载体,它的数目有很多个,这些模具(M)在模具循环移动装置(XH)上不停地循环移动,从而使每个模具在准备制造栅格状态、制造格栅状态和脱模状态之间依次、循环地转换。并且,栅格同时附着在多个模具上,从而形成一大块格栅。另外,需要在脱模及模具导出机构(T)的右边还可以设置一个格栅切割装置,该格栅切割装置可以是本发明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可以做成一个独立的装置,且这个格栅切割装置可将每个模具(M)上的格栅切割下来,形成一小块栅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长城,未经李长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520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