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对辊式油用牡丹果实脱荚分选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53219.X | 申请日: | 2015-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0576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2 |
发明(设计)人: | 赵东;任东;李卅;张栋;张建忠;赵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N5/00 | 分类号: | A23N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思博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26 | 代理人: | 刘冬梅,路永斌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辊式油用 牡丹 果实 分选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用设备领域,涉及一种对辊式油用牡丹果实脱荚分选装置。
背景技术
食用油供应关系到居民的日常生活。目前,我国仍存在食用油供给不足的情况,每年都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食用油。为了提高我国食用油自给率,大力发展新型油料作物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油用牡丹作为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牡丹花不仅具有观赏性,其产出的牡丹籽油具更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查阅相关文献,目前还没有专用的牡丹果实的脱荚、分选设备。目前,我国许多地方大面积推广种植油用牡丹,其果实的收获处理成为加工高品质油料的关键问题之一。
普通的去皮机是依靠挤压作用将籽粒从果荚中挤出,而油用牡丹需要在其果荚尚未干燥时进行分离,以保证油用牡丹籽粒的出油率,而此时的果荚含水率高,韧性大,使用普通去皮机即使将油用牡丹籽粒挤碎,也难以将果荚剥开、除去,因此,目前只能人工剥离油用牡丹果荚,而人工剥离油用牡丹果荚不仅要消耗大量的劳动力资源,工作效率也非常低。
因此,亟待开发一种既能方便快捷地去除油用牡丹果荚的荚皮,又能保证油用牡丹籽粒完整的油用牡丹专用脱荚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人进行了锐意研究,结果发现: 在机架上设置脱荚机构和设置于脱荚机构下方的分选机构,能够将在不破坏油用牡丹籽粒的情况下将油用牡丹荚皮脱去,其中,脱荚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辊和第二辊,所述第一辊和第二辊上分别设置有凸起,所述两个辊在相对转动时,凸起末端的线速度不同,从而包裹油用牡丹籽粒的两个荚皮在脱荚机构中能够暂时被分别固定于两个辊上,在两个辊不同线速度的作用下而被分开,进而油用牡丹籽粒从其果荚中被剥离出来,被分离开的荚皮和籽粒全部落入脱荚机构下方的分选机构中,分选机构包括筛网架和设置于筛网架一侧的风机,风机将从脱荚机构掉落下来的荚皮和籽粒初步分离,使荚皮及其它粒径较大的杂质被第一筛板遮挡,而油用牡丹籽粒及其它颗粒较小的杂质落入第二筛板上,其中,粒径较小的籽粒和其它小粒径杂质透过第二筛板而被筛除,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以下方面:
第一方面,一种对辊式油用牡丹果实脱荚分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脱荚机构1,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辊11和第二辊12,其中,
所述第一辊11上设置有第一凸起,
所述第二辊12上设置有第二凸起,
所述第一辊11与第二辊12在转动时,凸起末端的线速度不同;
分选机构3,设置于所述脱荚机构1下方,包括筛网架31和设置于筛网架31与脱荚机构1之间的风机32,其中,所述筛网架31是可往复平动的。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上述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辊11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凸起,第二辊12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为与第二凸起均为刚性凸起;优选地,第一凸起 和第二凸起均为圆锥形;更优选地,所述第一凸起的高度为10~15mm,锥度为1:1~1:1.5,所述第二凸起的高度为10~15mm,锥度为1:1~1:1.5。
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上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均匀设置于第一辊11表面上,优选地,任意两个相邻第一凸起之间的距离相等,更优选地,任意两个相邻第一凸起之间的距离为5~12mm,更优选为7~10mm;
所述第二凸起均匀设置于第二辊12表面上,优选地,任意两个相邻第二凸起之间的距离相等,更优选地,任意两个相邻第二凸起之间的距离为5~12mm,更优选为7~10mm。
第四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上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11与第二辊12之间的最小距离为9~15mm,优选为10~12mm。
第五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上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11与第二辊12之间的距离是可调节的。
第六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上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11与第二辊12在转动时,凸起末端的线速度不同。
第七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上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筛网架31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筛板311、第二筛板312和底板313,其中,第一筛板311、第二筛板312和底板313固定在首尾顺次连接的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所形成的框架内部,其中,
所述第一筛板311上网孔的孔径大于第二筛板312上网孔的孔径;
所述底板上不具有网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林业大学,未经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5321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善软胶囊漏油的生产工艺
- 下一篇:桑菊泡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