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热网控制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54897.8 | 申请日: | 2015-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6408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傅远雄;赵丽军;尹立新;师诚;安子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京能未来燃气热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19/10 | 分类号: | F24D19/10;F24D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汤在彦 |
地址: | 102209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控制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热网控制方法及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数据获取装置、数据拟合装置和智能控制装置;所述数据获取装置用于获取预定用户的实时热负荷数据及天气状况数据;所述数据拟合装置用于将所述实时热负荷数据和所述天气状况数据拟合获得所述预定用户的预测热负荷曲线;所述智能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预测热负荷曲线对所述热网的供热负荷进行智能控制。本发明通过获取预定用户的热负荷数据并结合天气状况数据,能够较准确的拟合获得该预定用户的单位时间用热曲线,从而实现对热网的供热负荷进行智能控制,进而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及减少能源在长距离传输过程中的损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热网控制方法及系统,属于城市热网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面积和规模的迅速扩大以及城市人口的增多,城市集中供热负荷均呈现持续高速增长态势,区域面积不断增大,单一的热源不能满足供热负荷,能源的消耗量也不断加大,并且由于管网的运行温度较高,导致能源在长距离的传输过程中的损耗也不可避免。因此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及减少能源在长距离传输过程中的损耗是本领域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现有的城市集中供热方式通常为控制热网的热源端的供热负荷,即首先根据供热面积计算供热负荷,然后根据该供热负荷调节供水流量、供水温度和供水压力等。其中,该供热负荷的计算公式通常为:
供热系数×供水流量×(供水温度-回水温度)
由于上述计算公式仅是根据热源端采集的数据进行计算,因而获得的供热负荷不能随用户端的变化而变化。
现有的城市集中供热技术虽然也有考虑到供热面积、每日的天气状况等因素调整热网的供热负荷,但该方法仍然只是通过控制热源端的供热负荷对热网进行调整,无法实现对热网的智能调整。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的城市集中供热技术存在的无法实现对热网的智能调整的问题,进而提出了一种智能热网控制方法及系统,具体包括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热网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预定用户的实时热负荷数据及天气状况数据;
将所述实时热负荷数据和所述天气状况数据拟合获得所述预定用户的预测热负荷曲线;
根据所述预测热负荷曲线对所述热网的供热负荷进行智能控制。
在本发明所述的智能热网控制方法中,对所述热网的供热负荷进行智能控制包括:
根据所述预测热负荷曲线获得所述预定用户的实时供热负荷的预测值;
将所述实时供热负荷的预测值与当前供热负荷进行对比校准后调整所述热网的供热负荷。
在本发明所述的智能热网控制方法中,将所述实时供热负荷与当前供热负荷进行对比校准后调整所述热网的供热负荷包括:
根据所述热网的供热管道的坐标和高程以及所述供热管道的传热系数计算获得管道热量损失;
将所述实时供热负荷与所述管道热量损失相加后获得所述热网的校正供热负荷。
在本发明所述的智能热网控制方法中,对所述热网的供热负荷进行智能控制包括:
根据所述预定用户的实时供热负荷的预测值调整所述热网的一次管网的供水流量;或者
将回水温度低于预定值的用户二级站的供热负荷累加后计算获得二次优化供水温度,并根据所述二次优化供水温度计算获得的流量值调整所述热网的一次管网的供水流量。
在本发明所述的智能热网控制方法中,所述获取预定用户的实时热负荷数据包括:
实时获取所述热网在热源端的供水温度、供水流量和热网压力以及预定用户的用户端的回水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京能未来燃气热电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京能未来燃气热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5489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