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云计算智能控制的太阳能供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55619.4 | 申请日: | 2015-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289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孙福振;李业刚;李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D15/00 | 分类号: | F24D15/00;F24D19/10;F24J2/24;F24J2/10;F24J2/46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255086 山东省淄博***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计算 智能 控制 太阳能 供热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太阳能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太阳能供热系统,属于F24J2的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然而煤、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储备量不断减少、日益紧缺,造成价格的不断上涨,同时常规化石燃料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愈加严重,这些都大大限制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的最突出的问题之 一。因而寻求新的能源,特别是无污染的清洁能源已成为现在人们研究的热点。 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而且资源量巨大,地球表面每年收的太阳辐射能总量为1×10 18 kW·h,为世界年耗总能量的一万多倍。世界各国都已经把太阳能的利用作为新能源开发的重要一项,我国政府在《政府工作报告》也早已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新能源,其中太阳能的利用尤其占据着突出地位。然而由于太阳辐射到达地球上的能量密度小(每平方米约一千瓦),而且又是不连续的,这给大规模的开发利用带来一定困难。因此,为了广泛利 用太阳能,不仅要解决技术上的问题,而且在经济上必须能同常规能源相竞争。太阳能的利用主要有光热转化、光电转化、光化学转换这三种形式。相比于太阳能光伏产业和光化学转换的高昂成本与低的能量转换效率,太阳能热转化是一种能量转换效率和利用率高而且成本低廉、可在全社会广泛推广的太阳能利用方式。
传统的太阳能系统包括本地服务器。本地服务器接收控制器发送的信息,通过本地服务器内预设控制程序及参数得到的运行方案,控制器根据本地服务器得到的运行方案控制余热系统运行,即太阳能系统的运行只能按照本地服务器内预设的控制程序及参数得到的运行方案运行。然而,系统现场状况复杂多变,当本地服务器得到的运行方案无法满足现场状况的需求时,需要维护人员抵达现场更新本地服务器的控制程序及参数,以便本地服务器得到满足现场状况的运行方案,无法灵活地调整本地服务器内的控制程序及参数。即太阳能系统灵活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新的太阳能智能控制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云计算的太阳能智能控制的供热系统,所述供热系统包括太阳能系统,所述太阳能系统包括集热器、水泵、水水换热器,集热器吸收太阳能后加热的热水进入水水换热器,加热水水换热器中的冷水回水管中的水,换热后的回水通过水泵后循环回到集热器;
热水供水管上设置第一调节阀, 以调节进入热交换器中的热水;
在散热器的进水管路上设置第二调节阀,可编程控制器与第一调节阀和第二调节阀进行数据连接,第二调节阀开度变化时,第一调节阀的开度相应的变化,从而使输入热交换器的热水相应的变化;
所述系统换热系统控制器和和散热系统连接云端服务器,云端服务器与换热系统客户端连接,其中散热系统控制器将第二调节阀开度的数据传递给云端服务器,云端服务器再将数据传递给换热系统控制器,换热系统控制器自动调节第一调节阀的开度,然后通过云端服务器传将第一调节阀开度数据送给换热系统客户端。
优选的云端服务器将第二调节阀开度的数据传递给换热系统客户端,换热系统客户端根据数据手动输入参数手动调节第一调节阀的开度。
优选所述系统包括集热器,所述集热器包括集热管、反射镜和集热板,相邻的两个集热管之间通过集热板连接,从而使多个集热管和相邻的集热板之间形成管板结构;所述两块管板结构之间形成一定的夹角,所述夹角方向与反射镜的圆弧线结构相对,反射镜的焦点位于管板结构形成的夹角之间;反射镜的焦点位于两块管板结构最低端连线的中点上;反射镜的圆弧线半径为R,每块管板结构的长度为R1,集热管的半径为R2,同一管板结构上相邻集热管的圆心的距离为L,两块管板结构之间的夹角为a,则满足如下公式:
R1/R=c*sin(a/2)b,
0.18<R2/L<0.34,
其中c,b为系数,0.39<c<0.41,0.020<b<0.035;
0.38< R1/R<0.41,80°<=A<=150°,450mm<R1<750mm,1100mm<R<1800mm,
90mm<L<150mm,20mm<=R2<50mm。
优选c=0.4002,b=0.0275。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如下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理工大学;,未经山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5561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室内余热回收系统
- 下一篇:分布式高压电热力网蓄热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