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水自洁型养殖水槽在审
申请号: | 201510156021.7 | 申请日: | 2015-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379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发明(设计)人: | 金武;顾若波;何义进;徐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3/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李纪昌 |
地址: | 214081***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水 养殖 水槽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节水自洁型养殖水槽,具体而言是利用固液分离技术和气提水作为主要动力,在实现增氧的同时自动实现鱼粪、残饵和高氨氮水体的分离,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已有水槽养鱼技术中,一般有几种形式:1,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2,单个水槽实验性养殖。1,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中,一般采用水槽上端进水,水槽下端出水。每个养殖水槽定期从底部排出粪便、残饵和废水的固液混合物,这些混合物集中到循环养殖系统中的固液分离装置进行固液分离后,进入下一环节进行水质调节。总体而言,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存在造价偏高,运行维护成本高的固有缺点。2,单个实验性养殖水槽往往在养殖结束后,一次性将水槽中水体排干再进行烘干处理,测量水槽中养殖的鱼类的粪便和残饵的总量,用于后续分析。这种水槽存在操作复杂,获取数据周期长等缺点。因此需要一种适用范围广、操作简便、经济实惠、水质稳定的养殖水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适用范围广、操作简便、经济实惠、水质稳定的养殖水槽。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的:
一种节水自洁型养殖水槽,包括水槽,水槽底端设置有同轴设置的固体物出口和废水出口,废水出口设置在固体物出口内,且废水出口高于固体物出口;废水出口连通废水循环管道的一端,废水循环管道的另一端与水槽的顶端相连通;固体物出口连通排污管。
所述的节水自洁型养殖水槽,废水循环管道顶部设置有气提装置,且气提装置与水槽顶部齐平。
所述的节水自洁型养殖水槽,水槽底部至废水出口呈倾斜状。
所述的节水自洁型养殖水槽,排污管上端有废水循环管道的出口,排污管的内径大于废水循环管道的直径,排污管下端为固体物释放口。
所述的节水自洁型养殖水槽,排污管下端设置有球阀。
所述的节水自洁型养殖水槽,气提装置为内径大于废水循环管道内径的管道,且底部设置有气泡石。
与传统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相比,本发明水槽换水量减少,各水槽可以单独控制水量,具有适用范围广、操作简便、经济实惠、水质稳定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节水自洁型养殖水槽示意图,其中1为水槽,2为固体物出口,3为废水出口,4为废水循环管道,5为气提水部,6为排污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但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提供的节水自洁型养殖水槽进行进一步说明。
图1所示,为节水自洁型养殖水槽示意图,包括水槽1,水槽1底端设置有固体物出口2和废水出口3,废水出口3连通废水循环管道4的一端,废水循环管道4的另一端与水槽1的顶端相连通,废水循环管道4上设置有气提水部5,其中水槽1底部为倒梯形结构,气提装置5设置于水槽1顶端的废水循环管道4上。气提水部5设置于废水循环管道4与水槽1相连通的顶端处,气提水部5为内径大于废水循环管道4的水管,水管与废水循环管道4相连通,水管底部放入气泡石;为了更好地分离废水与固体物,废水出口3设置于固体物出口2内部,且废水出口3的高度高于固体物出口2,废水出口3的直径小于固体物出口2的直径,而固体物出口2连通排污管6,排污管6上端有废水循环管道4的通出口,排污管6的内径大于废水循环管道4的直径,排污管6下端为固体物释放口,排污管6下端设置有球阀,可以定期排放处有机物含量较高的浑浊液。
本发明利用在塑料粒子滚筒制作的塑料桶等制成养殖水槽,水槽的形制为圆桶,水深0.8~1.5米。养殖密度根据经验确定,一般而言个体小的鱼可以适当多放,成鱼或种鱼需要严格控制密度,防止养殖鱼类长期处于应激状态。饲料可以投喂膨化饲料,投喂量根据体重和养殖密度确定。
经过一段时间新陈代谢后,鱼粪和残饵由于重力作用,缓慢沉降,在此过程中部分粪便、残饵破碎。粪便、残饵成型度好的固体颗粒物,在气提水部5处水流因气提作用不断回流的作用下,水槽中的水流因此缓慢向底部运动,推动粪便和残饵向水槽底部中央聚集。
粪便和残饵由于水槽底部连接废水出口3的高度高出固体物出口2一定距离(30cm),且废水出口3的直径小于固体物出口2的直径,因此残饵和粪便只能通过废水出口3与固体物出口2之间的空隙跌落至排污管6。排污管6下端设置有球阀,每周排放有机物含量较高的浑浊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560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