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煤热解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510156512.1 | 申请日: | 2015-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261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朱书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龙成煤高效技术应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B53/04 | 分类号: | C10B53/04;C10B57/18 |
代理公司: | 郑州红元帅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7 | 代理人: | 杨妙琴;徐皂兰 |
地址: | 474500 河南省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热解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煤热解设备,属于煤粉的热解领域。
背景技术
煤炭是我国的重要能源之一。就目前我国已探明的一次性能源储量情况来看,我国是一个缺油、少气,而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缺油、少气、富煤”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虽然我国的煤炭能源储量丰富,但是根据目前的使用状况,煤炭的使用所造成的污染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因此,煤炭的仍然将作为我国的主要能源,而目前全国范围内的雾霾天气,则又要求我们清洁地利用煤炭能源。
为了降低煤炭能源利用的污染,已经出现了很多煤热解设备。但是,目前的煤热解设备仍然存在多种多样的问题,例如除尘效率低、自动化程度低等,这事实上也是一种能源的浪费。
对于该行业从业人员来说,设计自动化程度更高、除尘效率更高的煤热解设备,是一贯的目标。
发明内容
为此,提供如下的煤热解装置,以进一步提高煤热解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和除尘效率。
一种煤热解设备,包括:
动力源,用以为系统提供动力;
传动装置,用以传输动力源的动力;
煤热解装置,用以将煤进行热解;
煤输送装置,用以将煤输送至煤热解装置;
热解气除尘装置,用以将煤热解后的气体进行除尘;
除尘颗粒供应装置,用以将除尘颗粒供应至热解气除尘装置。
藉由以上装置,可以实现对煤的热解以及对其热解产物的净化,从而提高能源的清洁程度,并使用机电元件,来提高自动化程度及除尘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煤热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煤热解装置的控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电机1带动减速齿轮箱2,为整个装置提供动力。减速齿轮箱带动螺旋进料器3,将煤输送至煤热解装置4。煤热解装置4将煤热解,产生的气体进入除尘器5中,并与除尘颗粒供应装置6中供应的除尘颗粒接触,从而去除气体中的粉尘污染物。经过清洁后的气体通过输送管道8排出,而吸附粉尘后的除尘颗粒则进入除尘颗粒收集装置7。
为了提高利用率,除尘颗粒收集装置7包括一振动筛71、一粉尘收集器72、一除尘颗粒循环装置73。当除尘颗粒落到振动筛71上时,通过振动筛的作用,使粉尘与除尘颗粒快速分离,进而落入粉尘收集器72中,从而方便除尘颗粒的循环使用。而经过清洁后的除尘颗粒则经过除尘颗粒循环装置73,再次进入除尘颗粒供应装置6中供下一次使用。
为了进一步提高利用率,在除尘器5的煤热解气体进入口设置气压检测装置,对该处的气压进行检测,检测后的数据传输至控制器。如图2所示,控制器则根据获得的数据来控制螺旋进料器与除尘颗粒供应装置,调节煤的输送量以及除尘颗粒的供应量,以便提高除尘颗粒的除尘效率。当气压较低时,表明热解出的气体量较少,则此时应增大对煤的供应,而减少对除尘颗粒的供应;反之,当气压较高时,则应相应地增加除尘颗粒的供应,而减少煤的供应。通过这一控制,可以实现对除尘效率的最大化。
其中,除尘颗粒循环装置73可选用斗式提升机。除尘颗粒可选用吸附性能较好的瓷球、活性炭颗粒等。除尘器5选用移动床除尘器。
本发明的煤热解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
电机通过减速箱将煤输送至煤热解反应器,将煤进行热解。经除尘颗粒供应装置从移动床除尘器上部进入其内部形成除尘颗粒层,经煤热解反应器热解产生的含粉尘气体从煤热解反应器经所述螺旋进料器进入移动床除尘器的下部,从而在移动床除尘器内部含粉尘的气体从下向上运动,而除尘颗粒从上向下运动,两者形成逆流接触,在这一过程中油气中的粉尘被除尘颗粒拦截下来,含有粉尘的除尘颗粒落入振动筛上,经过振动筛的作用,在振动过程中粉尘落入筛下方的粉尘收集器8,而除尘颗粒则由斗式提升机输送至颗粒进料装置,重新输入移动床除尘器内部,而经除尘颗粒吸附后不含粉尘的气体从所述气体输出装置排出,从而实现粉尘与气体分离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龙成煤高效技术应用有限公司;,未经河南龙成煤高效技术应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565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