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于小儿盗汗的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56896.7 | 申请日: | 2015-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7051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1 |
发明(设计)人: | 向红先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雷氏普爱健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34 | 分类号: | A23F3/34 |
代理公司: | 广州天河万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18 | 代理人: | 刘强;陈轩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徐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于 小儿 盗汗 保健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于小儿盗汗的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新鲜洗净的地黄进行切粒,粒径为0.2‑0.3厘米;2)按重量份计,将步骤1)所得地黄30‑50份和玫瑰花瓣20‑30份充分混合,存放10‑20小时;3)对步骤2)所得物进行摊晾,至含水量为50‑60%;4)对步骤3)所得物在常压下进行蒸汽杀青处理,杀青时间为2‑4分钟;5)调节步骤4)所得物的含水量至20‑25%,用麻布包裹进行堆放,堆高为50‑60厘米,堆放时间为24‑36小时;6)将步骤5)所得物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80‑90摄氏度。本发明的保健茶无苦味,有玫瑰芳香,口感绵滑,适于小儿盗汗辅助治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保健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于小儿盗汗的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盗汗是中医的一个病证名,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征。“盗”有偷盗的意思,古代医家用盗贼每天在夜里鬼祟活动,来形容该病证,即每当人们入睡、或刚一闭眼而将入睡之时,汗液象盗贼一样偷偷的泄出来。
对于治疗盗汗,中医存在多种学派,有认为盗汗是阴虚所致,宜用当归和地黄;也有认为盗汗也可是由阳虚或血虚所致;还有认为是脾胃湿热等原因所致。由此,出现了各种各样治疗盗汗的处方,但一般而言,阴虚所致的盗汗较为普遍。
对于小儿盗汗的治疗,困扰医者的一个方面为现有的中药处方口味苦涩,小儿难以下咽。且易引起盗汗的小儿的体质易致阴虚,现有的技术也未出现较好的适于小儿较长时间服用的配方。
保健茶作为疾病治疗的辅助物质,一直受到卫生行业的关注。因此,如何制备一种口味良好,易于吞服的,对盗汗有一定治疗效果的保健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于小儿盗汗的保健茶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新鲜洗净的地黄进行切粒,粒径为0.2-0.3厘米;
2)按重量份计,将步骤1)所得地黄30-50份和玫瑰花瓣20-30份充分混合,存放10-20小时;
3)对步骤2)所得物进行摊晾,至含水量为50-60%;
4)对步骤3)所得物在常压下进行蒸汽杀青处理,杀青时间为2-4分钟;
5)调节步骤4)所得物的含水量至20-25%,用麻布包裹进行堆放,堆高为50-60厘米,堆放时间为24-36小时;
6)将步骤5)所得物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80-90摄氏度。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的地黄为45份,玫瑰花瓣为25份。在步骤2)中,将地黄与玫瑰花瓣混合存放10-20小时,利于地黄吸收玫瑰花瓣的香味。然而,玫瑰花瓣的比重过大,保健茶的效果会降低,当按重量份计,地黄为45份,玫瑰花瓣为25份时,可实现香味和保健效果的平衡。在所有的盗汗中,阴虚所致盗汗较为普遍,在治疗阴虚盗汗的药物中,地黄具有代表性,有着很好的治疗阴虚的效果。本发明保健茶由于口感良好,具有良好的小儿盗汗辅助治疗效果。
所述步骤3)中的含水量为58%。
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杀青时间为2.5分钟。杀青时间的长短,对玫瑰花瓣有较大影响,杀青过度,会使得玫瑰花瓣的香味受损过重。当在常压蒸汽下杀青2.5分钟时,可有效的保持玫瑰花瓣的香味。
优选的,所述步骤5)中含水量为23%,堆放时间为30小时。发明人惊讶的发现,对经过步骤1)-步骤4)处理后的地黄和玫瑰花瓣进行堆放处理后,地黄的药用价值没有受到破坏,且苦味几乎完全被消除,并使得本发明所得保健茶具有了绵滑的口感。
所述步骤6)中的烘干温度为85摄氏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雷氏普爱健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雷氏普爱健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5689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苦瓜咖啡颗粒饮品
- 下一篇:一种排毒野生茶饼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