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模数直齿轮冷镦挤成形工艺及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58829.9 | 申请日: | 2015-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079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7 |
发明(设计)人: | 杨程;梁凡;杨欣怡;张敏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K1/30 | 分类号: | B21K1/30;B21J5/02;B21J13/02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贺建斌 |
地址: | 710055***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模数直 齿轮 冷镦挤 成形 工艺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小模数直齿轮的精锻成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小模数直齿轮冷镦挤成形工艺及模具。
背景技术
小模数直齿轮的精锻成形,具有节材、节能、加工成本低、效率高等显著优势,而且可以大幅度提高产品内在质量与表面质量,但是由于齿形(特别是上下角隅处)充填困难,需要较大的成形力,引起凹模型腔壁压强过大,导致凹模容易开裂,基于此,日本的K.Osakada等人提出了采用分流原理降低成形载荷;英国的Tuncer C和Dean T.A.提出了用空心锻坯精锻直齿圆柱齿轮的浮动凹模原理;南昌大学的谭险峰、林治平和江雄心等利用浮动组合凹模分析了冲挤、镦挤、分流镦挤、带芯棒镦挤、调面镦挤和带毂件复合镦挤等成形方式;郑州机械所刘华等人利用液压装置实现浮动凹模双向墩挤坯料,获得所需的工件。这些利用分流原理和浮动凹模的齿轮精锻成形工艺和装置,有的在成形后需要机加工去除过多的材料,达不到精锻的目的,有的成形载荷过大,模具寿命难以保证,有的模具装置复杂,控制起来困难,失去了精锻成形高效、节能的特点,难于实现工业应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模数直齿轮冷镦挤成形工艺和模具,该工艺只需一套模具,两个成形工步即可完成小模数直齿轮的成形,具有工艺流程简单可靠,易于实现的优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小模数直齿轮冷镦挤成形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经磷化皂化处理的圆柱形坯料1放置于齿形凹模6和下齿模8组成的成形模具的模腔中,上齿模5压下,圆柱形坯料1流入齿形凹模6的标准内齿型腔6a中,当标准内齿型腔6a充满且有部分坯料被挤入标准内齿型腔6a的齿顶分流腔6b中,成形出带齿顶飞边4的预锻件2时,上齿模5停止挤压并向上退出齿形凹模6;
第二步,下齿模8在下顶杆11的作用下将带齿顶飞边4的预锻件2向上反向推出齿形凹模6,在齿形凹模6上部标准内齿型腔6a的作用下对预锻件2的齿顶飞边4进行整形得到终锻件3。
一种小模数直齿轮冷镦挤成形模具,包括齿形凹模6,齿形凹模6固定在下模座上,齿形凹模6上开设有标准内齿型腔6a,并在标准内齿型腔6a的下部齿顶部分开设有齿顶分流腔6b,齿形凹模6通过其上的标准内齿型腔6a与上齿模5和下齿模8上的外齿配合,上齿模5顶部和上模座固定,导向圈9上的内孔套在下齿模8的外环面上,导向圈9下部固定在下垫板10上,下垫板10固定在下模座上,下齿模8的下底面抵在下垫板10和顶出杆11上,顶出杆11固定在压力机的顶出机构上。
由于本发明工艺采用两步成形工序,第一步成形出带齿顶飞边的预锻件,此时,齿形基本充满但坯料未完全充满标准内齿型腔的齿顶分流腔,成形载荷较低,第二步将预锻件反向推出,对预锻件齿顶整形得到终锻件,成形载荷更低,该工艺只需一套模具,两个成形工步,简单可靠,易于实现,成形模具结构简单,具有材料利用率高、生产效率高、载荷低和模具寿命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成形工艺图。
图2为本发明成形模具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详细描述。
参考图1和图2,一种小模数直齿轮冷镦挤成形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经磷化皂化处理的圆柱形坯料1放置于齿形凹模6和下齿模8组成的成形模具的模腔中,上齿模5压下,圆柱形坯料1流入齿形凹模6的标准内齿型腔6a中,待标准内齿型腔6a充满且有部分坯料被挤入标准内齿型腔6a的齿顶分流腔6b中,成形出带齿顶飞边4的预锻件2时,上齿模5停止挤压并向上退出齿形凹模6,此成形工步中齿形凹模6固定在下模座上,对圆柱形坯料1形成向上的摩擦力,促进了带齿顶飞边4的预锻件2上角部齿形的充填;
第二步,下齿模8在下顶杆11的作用下将带齿顶飞边4的预锻件2向上反向推出齿形凹模6,在齿形凹模6的上部标准内齿型腔6a的作用下将预锻件2整形得到终锻件3,此成形工步中齿形凹模6固定在下模座上,对预锻件2形成向下的摩擦力,促进了终锻件3的下角部齿形的充填。
参照图2,一种小模数直齿轮冷镦挤成形模具,包括齿形凹模6,齿形凹模6固定在下模座上,齿形凹模6上开设有标准内齿型腔6a,并在标准内齿型腔6a的下部齿顶部分开设有齿顶分流腔6b,齿形凹模6通过其上的标准内齿型腔6a与上齿模5和下齿模8上的外齿配合,上齿模5顶部和上模座固定,导向圈9上的内孔套在下齿模8的外环面上,导向圈9对下齿模8进行导向,导向圈9下部固定在下垫板10上,下垫板10固定在下模座上,下齿模8的下底面抵在下垫板10和顶出杆11上,顶出杆11固定在压力机的顶出机构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5882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的环链送料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温合金盘件的模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