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以铜网为基底的CuxO/TiO2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58952.0 | 申请日: | 2015-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8526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1 |
发明(设计)人: | 霍宇凝;钟加辉;罗柳林;尹海波;朱慧娟;李和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3/72 | 分类号: | B01J23/72;C23C18/12;A61L2/08;A61L9/18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31251 | 代理人: | 郭桂峰 |
地址: | 200234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底 cuxo tio2 薄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以铜网为基底的CuxO/TiO2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CuxO/TiO2薄膜由微米级球CuxO/TiO2粒子构成;且在所述CuxO/TiO2薄膜中CuxO和TiO2紧密结合,均匀覆盖在所述铜网上,所述TiO2晶型为纯相的锐钛矿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以铜网为基底的CuxO/TiO2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CuxO/TiO2薄膜中所述微米级球型CuxO/TiO2粒子直径为1~3um。
3.一种权利要求1或2所述以铜网为基底的CuxO/TiO2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1将Cu(NO3)2·5H2O和钛酸四丁酯加入乙醇溶液中搅拌直至所述Cu(NO3)2·5H2O和所述钛酸四丁酯完全溶解,得到制备所述CuxO/TiO2薄膜的前驱液;
S12将所述前驱液注入内置乙醇溶液的超临界反应釜中,同时将铜网垂直放置在所述超临界反应釜中,在乙醇的超临界状态下保持60~80min,最后将所述铜网自然冷却直至室温,得到以铜网为基底的CuxO/TiO2薄膜。
4.如权利要求3所述以铜网为基底的CuxO/TiO2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前驱液中,Cu与Ti的摩尔比为0~0.075,钛酸四丁酯与乙醇的体积比为1:2~1:4。
5.一种权利要求1或2所述以铜网为基底的CuxO/TiO2薄膜在光催化条件下杀灭鲍曼不动杆菌中的应用。
6.一种权利要求1或2所述以铜网为基底的CuxO/TiO2薄膜光催化条件下杀灭鲍曼不动杆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21取制备了CuxO/TiO2薄膜的铜网固定在光电催化反应的第一池中作为阳极,同时在光电催化反应的第二池中固定铂片作为阴极,所述第一池和所述第二池相互连接;
S22在所述第一池中加入生理盐水和鲍曼不动杆菌,在所述第二池中加入生理盐水;
S23用光源照射所述第一池和/或在所述第一中加入偏压,完成所述鲍曼不动杆菌的杀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以铜网为基底的CuxO/TiO2薄膜光催化条件下杀灭鲍曼不动杆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1中,所述第一池和所述第二池通过一滤孔为1um的滤膜隔开。
8.如权利要求6所述以铜网为基底的CuxO/TiO2薄膜光催化条件下杀灭鲍曼不动杆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23中,使用氙灯作为光源照射所述第一池。
9.如权利要求8所述以铜网为基底的CuxO/TiO2薄膜光催化条件下杀灭鲍曼不动杆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的所述光源波长大于420nm。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以铜网为基底的CuxO/TiO2薄膜光催化条件下杀灭鲍曼不动杆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池中加入0.1V偏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师范大学,未经上海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5895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具有高光催化活性TiO<sub>2</sub>纳米晶体的制备方法
- 光阳极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
- 纳米TiO<sub>2</sub>复合水处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化纤用TiO<sub>2</sub>消光剂的配置工艺
- 具有TiO<sub>2</sub>致密层的光阳极的制备方法
- 一种TiO<sub>2</sub>纳米颗粒/TiO<sub>2</sub>纳米管阵列及其应用
- 基于TiO2的擦洗颗粒,以及制备和使用这样的基于TiO2的擦洗颗粒的方法
- 利用紫外辐照在TiO2上固定蛋白并调控细胞亲和性的方法及TiO2‑蛋白产品
- 应用TiO<sub>2</sub>光触媒载体净水装置及TiO<sub>2</sub>光触媒载体的制备方法
- 一种片状硅石/纳米TiO2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