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摆-摆-转”型三自由度腕部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1510159996.5 | 申请日: | 2015-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862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发明(设计)人: | 钱东海;钱其超;赵伟;崔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J17/02 | 分类号: | B25J17/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陆聪明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由度 腕部 机构 | ||
1.一种“摆-摆-转”型三自由度腕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组合件(1)、第二组合件(2)、第三组合件(3)、第一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第三传动机构,所述第一组合件(1)为初始端,第二组合件(2)为中间部,安装在第一组合件(1)上,第三组合件(3)为末端,安装在第二组合件(2)上;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在第一组合件(1)内部,将动力传至第一旋转轴;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安装在第一组合件(1)到第二组合件(2)内,将动力传至第二旋转轴;所述第三传动机构贯穿第一组合件(1)、第二组合件(2)、第三组合件(3),将动力传至第三旋转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摆-转”型三自由度腕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伺服电机(401)、第一电机带轮(402)、第一同步带(403)、第一减速器带轮(404)和第一减速器(405);所述第一伺服电机(401)通过第一电机支架(701)经螺栓连接固定在第一组合件(1)壳体上;第一电机带轮(402)的孔与第一伺服电机(401)的输出轴外圆配合,并通过键定位;所述第一减速器带轮(404)的孔和第一减速器(405)的输入端外圆配合,并通过螺栓连接紧固;所述第一电机带轮(402)与第一减速器带轮(404)通过第一同步带(403)连接;所述第一减速器(405)的外圈通过螺栓连接与第一组合件(1)壳体紧固,第一减速器(405)的输出端通过螺栓连接与第二组合件(2)壳体紧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摆-转”型三自由度腕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二伺服电机(501)、第二电机带轮(502)、第二同步带(503)、第一齿轮轴带轮(504)、第一齿轮轴(505)、第三齿轮轴(506)、第三齿轮轴带轮(507)、第四同步带(508)、第二减速器传动轴带轮(509)、第二减速器传动轴(510)和第二减速器(511);所述第二伺服电机(501)通过第二电机支架(702)经螺栓连接固定在第一组合件(1)壳体上;所述第二电机带轮(502)的孔与第二伺服电机(501)的输出轴外圆配合,并通过键定位;所述第一齿轮轴带轮(504)通过轴承定位并安装在中空的第二齿轮轴带轮(604)上;所述第一齿轮轴(505)贯穿于中空的第二齿轮轴(605),通过轴承定位并安装在第二齿轮轴(605)上;所述第一齿轮轴带轮(504)的孔与第一齿轮轴(505)一端的外圆配合,并通过键定位;所述第二电机带轮(502)与第一齿轮轴带轮(504)通过第二同步带(503)连接;所述第三齿轮轴(506)贯穿于中空的第四齿轮轴(606),通过轴承定位并安装在第四齿轮轴(606)上;所述第三齿轮轴带轮(507)通过轴承定位并安装在中空的第四齿轮轴带轮(607)上;所述第三齿轮轴带轮(507)的孔与第三齿轮轴(506)一端的外圆配合,并通过键定位;所述第一齿轮轴(505)和第三齿轮轴(506)另一端的锥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二减速器传动轴带轮(509)通过轴承定位并安装在中空的第五齿轮轴带轮(609)上;所述第二减速器传动轴带轮(509)的孔与第二减速器传动轴(510)的外圆配合,并通过键定位;所述第三齿轮轴带轮(507)与第二减速器传动轴带轮(509)通过第四同步带(508)连接;所述第二减速器传动轴(510)的另一端外圆与第二减速器(511)输入端的孔配合,并通过键定位;所述第二减速器(511)的外圈通过螺栓连接与第三组合件(3)壳体紧固,第二减速器(511)的输出端通过螺栓连接与第二组合件(2)壳体紧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摆-转”型三自由度腕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传动机构包括第三伺服电机(601)、第三电机带轮(602)、第三同步带(603)、第二齿轮轴带轮(604)、第二齿轮轴(605)、第四齿轮轴(606)、第四齿轮轴带轮(607)、第五同步带(608)、第五齿轮轴带轮(609)、第五齿轮轴(610)、第六齿轮轴(611)、第三减速器(612)和法兰盘(613);所述第三伺服电机(601)通过第三电机支架(703)经螺栓连接固定在第一组合件(1)壳体上;所述第三电机带轮(602)的孔与第三伺服电机(601)的输出轴外圆配合,并通过键定位;所述第二齿轮轴带轮(604)与第二齿轮轴(605)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所述第三电机带轮(602)与第二齿轮轴带轮(604)通过第三同步带(603)连接;所述第二齿轮轴(605)贯穿于固定在第一组合件(1)壳体上的第一套筒(704),通过轴承定位并安装在第一套筒(704)上,从而与第一组合件(1)定位;所述第四齿轮轴(606)贯穿于固定在第二组合件(2)壳体上的第二套筒(705),通过轴承定位并安装在第二套筒(705)上,从而与第二组合件(2)定位;所述第四齿轮轴带轮(607)与第四齿轮轴(606)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所述第二齿轮轴(605)和第四齿轮轴(606)另一端的锥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五齿轮轴(610)贯穿于固定在第二组合件(2)壳体上的第三套筒(706),通过轴承定位并安装在套第三套筒(706)上,从而与第二组合件(2)定位;所述第五齿轮轴带轮(609)与第五齿轮轴(610)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所述第四齿轮轴带轮(607)与第五齿轮轴带轮(609)通过第五同步带(608)连接;所述第六齿轮轴(611)通过轴承定位并安装在第三组合件(3)壳体上,并与第三减速器(612)输入端键配合;所述第五齿轮轴(610)和第六齿轮轴(611)另一端的锥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三减速器(612)的外圈通过螺栓连接与第三组合件(3)壳体紧固,第三减速器(612)的输出端通过螺栓连接与法兰盘(613)紧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5999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