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东南山区低效针叶人工林保水能力的改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160104.3 | 申请日: | 2015-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051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7 |
发明(设计)人: | 左舒翟;任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23/00 | 分类号: | A01G23/00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361021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东南 山区 低效 针叶 人工林 水能 改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林分改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低效针叶林的改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中国的亚热带地区,由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为过度采伐,常绿阔叶林资源衰竭,八十年代开始的人工恢复措施多以种植针叶树为主,现已形成30a树龄左右的次生针叶林。为了恢复受到干扰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遏制地区生态服务功能退化,我国对针叶林阔叶化改造十分重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与单一阔叶树种混交后人工林生态系统演替变化趋势及优缺点,随着现代近自然林业理论的出现和流行,研究方向转变为针对不同的演替进程、立地条件等因素,如何在经济和环境条件制约下设定明确合理的恢复目标并应用何种措施进行恢复和评价最终恢复的效果等方面。
随着全球变暖事实得到论证,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不仅对维护区域生态环境服务功能,而且对调节全球碳平衡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国东南地区,水土流失问题严重威胁着山区植被恢复与水源涵养等生态服务功能水平,成为区域生态问题。
研究表明纯针叶林改造成针阔混交林后,表层土壤(0-20cm)有机质增加,且土壤中下层(20-60cm)有效N和有效P含量均大于针叶林,这三种常规土壤速效养分对渗透性均有显著影响,土壤养分含量高,则土壤中的生物丰富,生物活动频繁,对改善土壤结构起到重要作用,进而影响土壤的渗透性能。虽然混交林林冠层与林下植被层持水能力无显著变化,但混交林内枯枝落叶丰富,能有效减缓地表径流,从而降低水土流失。土壤渗透性提高的过程,其实质是森林生长改善土壤性质的过程,虽然施肥抚育措施能在短时间内提升土壤养分,但该作用仅能维持3年左右效果,土壤性质的改善、水源涵养能力的提高与森林生物量增长呈正比关系。目前国内研究的相关专利对于提高森林水源涵养功能措施较少,如:一种山区荒坡集水保肥林药生态复合方法(201410100029.7),一种生态脆弱带沙质海岸沿海防护林造林修补方法(200910220199.8)。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对土壤养分条件中等且林下植被不丰富并以草本为主的30a以下针叶疏林,通过人工补植阔叶树调整林内针阔叶比例,来达到较小投入但提高森林水源涵养能力的目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1. 树种选择与配置:根据东南山区当地小气候、地形、土壤和针叶人工林生长情况,选择适生的、生长快速且根系发达的乡土阔叶树种,所选择的树种为胸径与改造地针叶林平均胸径相当的落叶阔叶树: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 、小叶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 、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和千年桐(Aleurites montana)和常绿阔叶树:木荷(Schima superba)、含笑(Micheliamaudiae Dunn)、秋枫(Bischofia javanica)和红叶石楠(Photiniaxfraseri)形成以枫香和木荷为主的集合种群。
2. 针阔叶树种比例调整:对于土壤养分条件中等且林下植被不丰富并以草本为主的30a以下针叶疏林,采取株间混交的调整方式,补植树种与已有树种在空间上应均匀分布,根据树苗大小挖穴补植,纯针叶树林地上按照每3.5棵针叶树比1棵阔叶乡土树的比例进行补植阔叶树,达到林分密度100-150株/亩的中密度混交林。
3. 林分管理:选择3月春季或10月秋季小阳春时节种植阔叶树,人工补植苗木在种植前进行杀菌、病虫害防治和劈草管理措施,种植时浇灌生根水以保证树苗成活率,秋季种植时需准备容器苗,后期注意防火、浇水,林地禁止放牧、樵采等干扰。
本发明在充分考虑东南山区现有针叶人工林情况、土壤立地条件、环境气候和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等条件,提出一种因地制宜的低效针叶人工林阔叶化的恢复方法,可加快针叶林演替速度,改善土壤质量,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山区河流水源地生态林水源涵养能力。
附图说明
附图为实施例中改造区(补植阔叶树后经过了2年的针阔混交林)和对照区(纯马尾松杉木针叶林)的地表径流量和土壤流失量的对比图。图1是由2015年3月径流小区数据制成;图2是由2015年2月径流小区数据制成。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601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试验田内土壤墒情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树木保护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