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肥胖相关性肾病的中药方剂在审
申请号: | 201510160620.6 | 申请日: | 2015-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068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7 |
发明(设计)人: | 郝玉杰;董燕飞;田力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郝玉杰 |
主分类号: | A61K36/8945 | 分类号: | A61K36/8945;A61P13/12;A61P3/04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064400 河北省迁安市***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肥胖 相关性 肾病 中药 方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肥胖相关性肾病的“健脾滋肾”中药方剂。
背景技术
1974年Weisinger等首次报道严重肥胖可导致大量蛋白尿。1975年Cohen首先提出肥胖相关性肾小球疾病(ORG)是一种以肥胖、蛋白尿、不伴水肿和血白蛋白正常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主要病理特点为肾小球肥大和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肥胖导致肾损伤的作用机制主要有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激活,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脂质代谢紊乱及炎症因子的参与等。祖国医学认为肥胖多为本虚标实之证,非一脏一腑之因。其病因病机多为饮食不节、痰湿、血疲、气虚、阳虚等因素虚实夹杂而致机体气血阴阳的紊乱,水谷精微失于输布,化为膏脂痰湿,导致精微外泄,引发肥胖相关性肾病。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高脂、高糖、高嘌呤的饮食习惯导致肥胖发病率增高,肥胖相关性肾病等疾病发病率也在逐年增高,并随着年龄的增高而增加。关于肥胖相关性肾病的研究也逐渐增多。肥胖相关性肾病的治疗涉及改变生活方式、药物治疗,甚至手术等。在肥胖相关性肾病的早期阶段对病情进行控制可延缓其进展。西医治疗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但存在局限性,难以根治,且长期用西药副作用明显。使得中医探索出肥胖相关性肾病的病因病机并研究有效的方药显得尤其重要。近年来,中医药学者在对该病的治疗上做了大量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证实中医药在肥胖相关性肾病的治疗上有较大优势,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该病列为中医药治疗的优势品种。我们在继承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以“健脾滋肾”之法治疗早期肥胖相关性肾病,并结合西医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治疗肥胖相关性肾病的“健脾滋肾”中药方剂。
本发明是基于祖国医学对肥胖相关性肾病发病机理的认识,发掘中医丰富临床经验,结合现代药理研究,通过临床的反复验证,选用黄芪、党参、熟地黄、淮山药、泽泻、茯苓、沙参、小茴香、川牛膝、生大黄,得出的疗效更好的治疗肥胖相关性肾病的中药内服药物,各组分用量在下述重量范围都具有较好疗效:
黄芪18-22g、党参13-17g、熟地黄18-22g、淮山药24-26g、泽泻8-11g、茯苓8-12g、沙参8-12g、小茴香5-7g、川牛膝10-14g、生大黄2-4g。
优选为:黄芪20g,党参15g,熟地黄20g,淮山药25g,泽泻9g,茯苓10g,沙参10g,小茴香6g,川牛膝12g,生大黄3g。
对于肾阳虚患者可在上述方剂基础上加仙灵脾10g,肉桂10g;对于兼有痰浊者可加陈皮12g;对于阴虚阳亢的患者可加夏枯草15g,菊花15g;对于兼湿热者可加瞿麦15g,蒲公英15g;对于血瘀患者可加桃仁10g,红花各10g;对于水肿明显者可加车前子12g,萹蓄12g。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上中药加清水浸泡煎煮2次,合并药液300ml,早晚饭前30分钟空腹服用。10天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
药用黄芪味甘,微温,归肺、脾、肝、肾经,重用益气健脾,还有利水消肿之功效,配党参加强健脾益气之效。山药、熟地黄健脾补肾、固肾益精;沙参、生地清热养阴、益气生津;泽泻、茯苓利水消肿;小茴香辛香开胃,与熟地配伍,防熟地之呆胃及甜腻;肥胖相关性肾病的治疗既需固肾摄精,又需泻火存阴,用少量生大黄以治之。诸药合用,共脾肾双补,滋而不腻,疗效显著。
中医辨证为肥胖相关性肾病为脾肾亏虚,水湿内停者,证见倦怠乏力、肢沉体胖、头晕目眩、四肢轻度水肿,舌淡苔白,边有齿痕,脉濡细或细数无力等。在基本生活方式治疗(饮食控制、控制体重、戒烟、适当运动等)、西医治疗(应用ACEI/ARB、羟苯磺酸钙等药物)基础上,配合本发明的“健脾滋肾”之法,具有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等优点。
以下通过临床随机对照实验,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健脾滋肾”方剂的有益效果。
1、病历选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郝玉杰;,未经郝玉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606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支气管炎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治疗肾病综合症的中药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