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薄树芝中的多糖及其提取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61409.6 | 申请日: | 2015-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1764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6 |
发明(设计)人: | 严春艳;黄雅婷;黎乃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药学院 |
主分类号: | C08B37/02 | 分类号: | C08B37/02;C07H1/08;C07H3/06;A61P37/04;A61P35/00;A61P39/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05 | 代理人: | 郑莹 |
地址: | 52845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树芝 中的 多糖 及其 提取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及保健食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植物粗多糖、纯多糖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薄树芝(Ganoderma Capense (Lloyd)Teng)为灵芝亚属真菌薄树芝的菌丝体,又称薄盖灵芝、薄芝,是多孔菌科灵芝属真菌。性微甘、寒,能清热、消炎,主治肝炎、肿瘤等,广泛分布于中国、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
据报道,薄树芝的化学成分有嘌呤、嘧啶、D-甘露醇、凝集素、生物碱,麦角甾醇、麦角甾醇棕榈酸酯、麦角甾-7,22-二烯-(3)酮、麦角甾-7、22-二烯-3β-醇、5α-豆甾烷-(3,6)二酮、β-谷甾醇等甾体化合物,菜豆皂苷元-B,以及花生酸、硬脂酸、廿二碳烷酸、廿三碳烷酸、廿四碳烷酸等饱和脂肪酸,蛋白质、氨基酸、多糖、脂肪酸及丰富的矿质元素等。其中,主要活性物质是薄树芝中的多糖、糖肽类成分。研究表明,薄树芝提取物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衰老、调节心血管系统、护肝解毒、镇静、降血糖等方面的活性。作为主要活性成分的薄树芝多糖具有潜在的开发应用价值。但是由于其环境要求高,自然资源破坏严重等因素,使得薄树芝资源越来越稀缺。据报道,从真菌薄树芝中分离的菌种并经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深层发酵所得的干燥粉末中,多糖含量比野生薄树芝大大提高,而作为主要活性成分的薄树芝多糖具有潜在的开发应用价值,所以提取、分离、纯化薄树芝多糖就显得尤为重要,总多糖含量及纯度较高的薄树芝多糖可为其药理和制剂提供原料。
目前,国内外对薄树芝的研究则主要集中为对薄芝糖肽的药理活性,对薄树芝多糖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同时关于薄树芝发酵产物多糖的研究也鲜有报道。为了进一步开发薄树芝这一宝贵资源,发掘新药源,本发明以经过深层发酵的薄树芝菌粉为原料,采用水提醇沉法得到粗多糖,对提取的粗多糖进行脱蛋白,然后利用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分子筛柱层析方法纯化薄树芝多糖,首次制备出五种薄树芝多糖纯品,并且对五种组分多糖的理化性质、分子量、单糖组成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鉴定,并成功得出了五个组分的重复单元结构。本发明得到的多糖样品在免疫增强、抗肿瘤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同时,在抗氧化实验中显示其具有DPPH·和OH·自由基清除活性,这些可为将来在食品、化妆品、保健品、医药等领域应用中提供依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薄树芝多糖的提取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新发现的薄树芝多糖。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薄树芝多糖GCP-1,该多糖GCP-1是由葡萄糖单糖组成的葡聚糖,多糖的主链由→4)-α-D-Glc-(1→和→4,6)-α-D-Glc-(1→组成,支链由α-D-Glc-(1→组成,GCP-1的结构为:
,其中n为12~20。
一种薄树芝多糖GCP-2,该多糖GCP-2是由葡萄糖单糖组成的葡聚糖,多糖的主链由→4)-α-D-Glc-(1→和→4,6)-α-D-Glc-(1→组成,支链由α-D-Glc-(1→组成,GCP-2的结构为:
,其中n为4~7。
一种薄树芝多糖GCP-4,该多糖GCP-4是由葡萄糖单糖组成的葡聚糖,多糖的主链由→4)-α-D-Glc-(1→和→4,6)-α-D-Glc-(1→组成,支链由α-D-Glc-(1→组成,GCP-4的结构为:
,其中n为2~5。
一种薄树芝多糖GCP-3,该多糖GCP-3是由β-L-吡喃构型的阿拉伯糖和β-D-吡喃构型的木糖组成的杂多糖,且以1→4健型作为连接方式,GCP-3的结构为:,其中n为120~130。
一种薄树芝多糖GCP-5,该多糖GCP-5是由阿拉伯糖和木糖以1:1比例组成的杂多糖,其主链由→3,4)-β-D-Xyl-(1→组成,支链由β-D-Xyl-(1→、→3)-β-L-Ara-(1→和→4)-β-L-Ara-(1→组成,GCP-5的结构为:
,其中n为122~132。
薄树芝中多糖的提取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1)脱脂:将薄树芝菌粉脱脂,晾干;
2)水提:将脱脂后的薄树芝菌粉进行水提,分别收集提取液和残渣;
3)分级醇沉:将提取液浓缩后,加入乙醇使乙醇体积浓度为a%,静置,收集沉淀,即得粗多糖Pa;将上清液再次浓缩,加入乙醇使乙醇体积浓度为b%,静置,收集沉淀,即得粗多糖Pb;将上清液再次浓缩,加入乙醇使乙醇体积浓度为b%,静置,收集沉淀,即得粗多糖Pc;其中10≤a<b<c<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药学院,未经广东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614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