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力转换装置以及电力转换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61737.6 | 申请日: | 2015-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8003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5 |
发明(设计)人: | 平野高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M3/335 | 分类号: | H02M3/335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舒艳君,李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力 转换 装置 以及 方法 | ||
本发明基于2014年4月9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4-080485主张优先权,将包括说明书、附图以及摘要的全部公开内容引用到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转换装置以及电力转换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有一种根据相位差φ来调整在包括多个初级侧端口的初级侧转换电路、与包括多个次级侧端口且通过变压器与初级侧转换电路磁耦合的次级侧转换电路之间传输的传输电力的电力转换装置(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1-193713)。
然而,根据相位差被调整的传输电力还受到传输效率影响。若传输效率变差,则在初级侧转换电路与次级侧转换电路之间难以传输所希望的电力,导致各端口的电压有可能降低。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用于抑制各端口的电压降低。
根据一个方式,提供一种电力转换方法,电力转换装置具备构成于初级侧电路的多个初级侧端口、和构成于通过变压器与上述初级侧电路磁耦合的次级侧电路的多个次级侧端口,并通过变更上述初级侧电路的开关和上述次级侧电路的开关之间的相位差来调整在上述初级侧电路与上述次级侧电路之间被传输的传输电力,该电力转换方法具有:将上述相位差设定为计算值的步骤;判定是否从上述次级侧电路向上述初级侧电路传输电力的步骤;基于上述初级侧电路的初级侧电力计算值以及上述次级侧电路的次级侧电力计算值来计算传输效率的步骤;将上述相位差的调整值设定为将上述传输效率除以规定效率而得到的值的步骤;判定上述调整值是否小于规定值的步骤;以及在上述调整值小于上述规定值的情况下,将上述相位差设定为将上述计算值除以上述调整值而得到的值的步骤。
根据一个方式,能够抑制各端口的电压降低。
附图说明
以下通过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特征、优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技术以及工业意义会进行描述,相同的数字表示相同的要素,其中:
图1是表示电力转换装置的构成例的图。
图2是表示控制部的构成例的框图。
图3是表示初级侧电路以及次级侧电路的开关例子的时序图。
图4是表示控制部的构成例的框图。
图5是表示电力转换方法的一个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电源装置101的构成>
图1是表示作为电力转换装置的实施方式的电源装置101的构成例的框图。电源装置101例如是具备电源电路10、控制部50、传感器部70的电源系统。电源装置101例如是被搭载于汽车等车辆并对车载的各负载进行配电的系统。作为这样的车辆的具体例子,可例举混合动力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等。
电源装置101例如具有连接初级侧高电压级负荷(例如,电动转向装置(EPS)等)61a的第1输入输出端口60a、和连接初级侧低电压级负荷(例如,电子控制装置(ECU)、电子控制制动系统(ECB)等)61c以及初级侧低电压级电源(例如,辅机电池)62c的第2输入输出端口60c作为初级侧端口。初级侧低电压级电源62c向以与初级侧低电压级电源62c相同的电压级(例如,12V级)动作的初级侧低电压级负荷61c供给电力。另外,初级侧低电压级电源62c向以与初级侧低电压级电源62c不同的电压级(例如,比12V级高的48V级)动作的初级侧高电压级负荷61a供给被构成于电源电路10的初级侧转换电路20升压后的电力。作为初级侧低电压级电源62c的具体例,可列举铅蓄电池等二次电池。
电源装置101例如具有连接次级侧高电压级负荷61b以及次级侧高电压级电源(例如,主机电池)62b的第3输入输出端口60b、和连接次级侧低电压级负荷61d的第4输入输出端口60d作为次级侧端口。次级侧高电压级电源62b向以与次级侧高电压级电源62b相同的电压级(例如,比12V级以及48V级高的288V级)动作的次级侧高电压级负荷61b供给电力。另外,次级侧高电压级电源62b向以与次级侧高电压级电源62b不同的电压级(例如,比288V级低的72V级)动作的次级侧低电压级负荷61d供给被构成于电源电路10的次级侧转换电路30降压后的电力。作为次级侧高电压级电源62b的具体例,可列举锂离子电池等二次电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617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