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喷膜防水材料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62073.5 | 申请日: | 2015-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1084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1 |
发明(设计)人: | 杨其新;刘东民;盛草樱;蒋雅君;张玉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市嘉洲新型防水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4/02 | 分类号: | C09D4/02;C09D7/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36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水材料 及其 制备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喷膜防水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喷膜防水材料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基础性工程设施的隧道及其它地下工程中,对防渗漏水的要求很高。目前采用的防水措施通常是通过喷膜施工的方式,将喷膜主料喷射在工程主体表面或土工膜后形成一层防水膜,以达到防水的目的。近年来,喷膜防水材料在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应用日益广泛,用量逐年增长。
如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210388153.9公开了一种抵抗强碱性水环境的喷膜防水材料填料,提高喷膜防水材料的力学强度和在强碱性水环境中的抵抗力。又如中国专利申请号CN00120645.1公开了一种用于形成防水膜层的喷射材料,适合隧道或地下工程等基础设施的防渗漏水施工,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而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0510022259.7公开了一种拉伸强度高的喷膜防水材料主料及其制备方法,该种主料形成的喷膜层拉伸强度高,且浸泡于地下工程的碱性较高的水中,力学性能保持好,使用寿命长。
但是喷膜防水材料反应活性高,非常易自聚,遇热、光、过氧化物、铁锈等金属氧化物就会发生自聚。当夏季气温高于30℃,喷膜防水材料长时间放置时,就会持续吸收热能,引发聚合。冷藏是目前常用的方法,但是,这种既增加应用成本又限于施工环境冷藏要求的方法已经困扰喷膜材料的发展。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喷膜防水材料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克服了原喷膜防水材料在高温条件下必须冷藏的储存、运输问题,节约了成本,扩大了应用范围,为喷膜防水材料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喷膜防水材料,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
优选地,白炭黑和碳酸钙的重量比为5-10:10-15。
优选地,乙二胺四乙酸四钠和乙酸铜的重量比为0.02-0.05:0.05-0.08。
优选地,乙二胺四乙酸四钠和白炭黑的重量比为0.02-0.05:10-15。
本发明还提出上述喷膜防水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乙二胺四乙酸四钠和乙酸铜加入丙烯酸镁单体溶液中,搅拌混合均匀后,再加入白炭黑和碳酸钙,接着用高速分散机进行搅拌得到喷膜防水材料。
优选地,高速分散机的搅拌速度为1000-1500r/min,高速分散机的搅拌时间为30-60min。
本发明还提出上述喷膜防水材料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喷膜防水材料与氧化剂、还原剂经不同的装置同时喷出进行混合。
优选地,氧化剂为过硫酸钠,还原剂为硫酸盐铁铵。
优选地,氧化剂、还原剂与喷膜防水材料的重量比为0.1-1:0.1-1:100。
本发明还提出上述喷膜防水材料的另一种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防水喷膜材料与氧化剂或还原剂中的任一种混合后得到混合液,再将混合液与氧化剂或还原剂中的另一种经不同的装置同时喷出进行混合。
优选地,氧化剂为过硫酸钠,还原剂为硫酸盐铁铵。
优选地,氧化剂、还原剂与喷膜防水材料的重量比为0.1-1:0.1-1:100。
本发明选择加入适当的阻聚剂来阻止喷膜防水材料在高温储存、运输过程中的自聚。选择阻聚剂主要是要求有较高阻聚效率,还应考虑其在体系中的溶解度,与体系的适应性,最好是选择能在室温下起阻聚作用,而在反应温度时又能迅速分解的阻聚剂,这样可以不必从单体中脱除,减少麻烦,又保证聚合反应顺利进行。
阻聚剂乙二胺四乙酸四钠和乙酸铜通过体系电荷转移而起阻聚作用。单独使用时,已经具有不错的阻聚效果,两者进行配合使用既有最佳的阻聚效果,又具有良好的体系适应性。因此,本发明采用两者复配来使用,使本发明克服了原喷膜防水材料在高温条件下必须冷藏的储存、运输问题,进一步通过对两者配合试验,确定最佳的配比,节约反应时间和成本;更重要的是,克服了某些工程施工环境中,由于缺乏冷藏条件而抑制了喷膜防水材料的应用,为喷膜防水材料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喷膜防水材料,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市嘉洲新型防水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市嘉洲新型防水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6207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固体脱墨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下一篇:一种SBS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