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柴油机的连杆润滑油输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62996.0 | 申请日: | 2015-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9106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2 |
发明(设计)人: | 张锦;陈彪;苏怀林;沈捷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3/08 | 分类号: | F01P3/08;F01M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79 | 代理人: | 席勇,俞佳 |
地址: | 537005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柴油机 连杆 润滑油 输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柴油机润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柴油机的连杆润滑油输送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柴油机强化程度不断提高,为保证柴油机可靠安全运行,活塞通常采用内冷油道进行强化冷却,而中重型柴油机的活塞内冷油道所需的润滑油通常通过连杆输送给活塞内腔的方式。具体地,机体设置润滑油道打通至主轴承盖,主轴瓦设置一定油槽,曲轴主轴颈和连杆颈设置连通的润滑油道,将主轴承座传递来的润滑油输送到连杆颈端。另外,连杆大小头底孔设置环形油槽,杆身设置连通大小头的通孔,使连杆颈输送到连杆大头的润滑油通过连杆杆身输送到连杆小头,连杆小头设置上油喷孔向活塞内腔的进油口循环供油。最后,润滑油通过活塞内腔的进油口进入活塞内冷油道完成对活塞的强化冷却。
但是,上述通过连杆输送到活塞内腔进行强制冷却的方式,由于空间及角度限制,内冷油道位于活塞内腔的进油口不可能在活塞运行全行程中百分百的接收润滑油,这就使得活塞难以在活塞一个工作循环过程中获得一致的冷却效果。因此限制了连杆上油方式应用范围,限制了采用连杆上油方式的柴油机的升功率及爆压水平。为保证活塞冷却效果,连杆对活塞输送润滑油的过程主要集中在上止点附近,即呈现上止点前后对称分布,而活塞上止点后冷却需求远高于上止点前,对称分布的输油方式使冷却效果大打折扣。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柴油机的连杆润滑油输送结构,通过改善上止点前后的润滑油输送比例,强化对上止点后活塞的冷却效果,使活塞得以适应更高的负荷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柴油机的连杆润滑油输送结构,该润滑油对柴油机的活塞进行冷却,活塞的内部具有内冷油道,活塞的内腔的顶壁上对称设置有与内冷油道连通的两个进油口,活塞与连杆的小头铰接在一起,连杆的小头处于活塞的内腔,连杆的小头的顶部设有非对称的两个上油喷孔,活塞在上止点后的全部行程中至少有一个上油喷孔对准进油口。
优选地,上油喷孔直接在连杆的小头的顶部钻出。
优选地,上油喷孔上设有缩口喷嘴。
优选地,连杆的小头的铰接孔的内壁上设有环形油槽,环形油槽与连杆衬套形成封闭油路,封闭油路与上油喷孔连通。
优选地,连杆的杆身内部设有连通连杆的大头和连杆的小头的通孔。
优选地,活塞处于上止点时,右侧的上油喷孔沿右侧的进油口的右侧壁喷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施例提供的连杆润滑油输送结构通过设置非对称的上油喷孔,使上止点前后呈现非对称进油量状态,其中上止点后90度曲轴转角范围内均能实现持续进油,保证活塞在上止点后做功行程的强化冷却作用,通过改善上止点前后的润滑油输送比例,强化对上止点后活塞的冷却效果,使活塞得以适应更高的负荷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柴油机的连杆润滑油输送结构的主视剖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柴油机的连杆润滑油输送结构的左视剖视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活塞,2-内冷油道,3-进油口,4-连杆衬套,5-活塞销,6-连杆,7-上油喷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如图1及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柴油机的连杆润滑油输送结构,该润滑油对柴油机的活塞1进行冷却,活塞1的内部具有内冷油道2,活塞1的内腔的顶壁上对称设置有与内冷油道2连通的两个进油口3,活塞1与连杆6的小头铰接在一起,连杆6的小头处于活塞1的内腔,连杆6的小头的顶部设有非对称的两个上油喷孔7,活塞1在上止点后的全部行程中至少有一个上油喷孔7对准进油口3。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上油喷孔7如下设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629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