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功率倍增特性的浓缩风能型风电机组变桨距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63513.9 | 申请日: | 2015-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3236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田德;邓英;陈忠雷;王伟龙;周峰;林俊杰;钱家骥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大学 |
主分类号: | F03D7/00 | 分类号: | F03D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6 | 代理人: | 朱琨 |
地址: | 10220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功率 倍增 特性 浓缩 风能 型风电 机组 变桨距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基于功率倍增特性的浓缩风能型风电机组变桨距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根据不同风速,将浓缩风能型风电机组工况划分为六个阶段:待风阶段、功率跃升阶段、功率缓冲阶段、额定功率稳定输出阶段、预切出阶段、顺桨停机保护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分别对应以下风速区间:[0,Vcut-in)、[Vcut-in,V95%ref)、[V95%ref,V105%ref)、[V105%ref,V180%ref)、[V180%ref,Vcut-out),其中,Vcut-in为切入风速,V95%ref为95%的额定风速,V105%ref为105%的额定风速,V180%ref为180%的额定风速,Vcut-out为切出风速;
步骤2、当风速处于待风阶段时,浓缩风能型风电机组的叶片工作在零桨距角状态下,变桨距控制系统待机,整机待风;
步骤3、当风速处于功率跃升阶段时,浓缩风能型风电机组的叶片工作在桨距角为零的状态下,并进行功率跟踪监控;
步骤4、当风速处于功率缓冲阶段时,将功率缓冲阶段分成缓冲区间Ⅰ[V95%ref,Vref)与缓冲区间Ⅱ[Vref,V105%ref),从而在两个缓冲区间上进行近似的线性化,选取不同的论域、运用不同的模糊控制规则进行分段模糊PID控制;Vref为额定风速;
步骤5、当风速处于额定功率稳定输出阶段时,将额定功率稳定输出阶段分成额定区间Ⅰ[ V105%ref,V150%ref)与额定区间Ⅱ[V150%ref,V180%ref),从而在两个额定区间选取不同的论域、运用不同的模糊控制规则,以减小误差,进行分段模糊PID控制,V150%ref为150%的额定风速;
步骤6、当风速处于预切出阶段时,将叶片的气动刹车特性、转速加入到控制策略中进行模糊PID控制;当风速在此阶段中超出阈值,则直接顺桨停机, 进入到顺桨停机保护阶段;
步骤7、当风速处于[Vcut-out,+∞)区间时,变桨距控制系统迅速将叶片调整至顺桨状态;停机保护风电机组安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段模糊PID控制方法包括独立的模糊整定Kp,Ki,Kd环节,PID控制环节,误差反馈环节,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01、分别以风速V、功率P、功率变化率PC为坐标轴,选取语言变量的词集均为{NB,NM,NS,ZR,PS,PM,PB},即{负大,负中,负小,零,正小,正中,正大};
步骤102、应用风速、功率、功率变化率的隶属度函数所确定词变量的生成三维坐标系{V,P,PC},该三维坐标系各坐标轴具有独立的单位标尺;
步骤103、通过对风速、功率、功率变化率的模糊状态的整定,并唯一对应一个坐标点,将所有整定的坐标点(V,P,PC)作为自变量域,作用于PID控制变量Kp、Ki、Kd的整定函数;
步骤104、设输出功率的误差为E,误差的变化为EC,桨距角的变化为U,选取E、EC、U的语言变量的词集均为{NB,NM,NS,ZR,PS,PM,PB},即{负大,负中,负小,零,正小,正中,正大};
步骤105、给定输入为阶跃信号,由此选择以下论域及相关隶属函数,取输入E和EC的模糊集为{NB,NM,NS,ZR,PS,PM,PB},论域为e={-30,30},ec={-60,60};同理,取输出Kp的论域为{-0.3,0.3};取输出Ki的论域为{-0.06,0.06};取输出Kd的论域为{-3,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ID控制变量Kp、Ki、Kd的 整定函数表达式为:
式中K′p(V,P,PC),K′i(V,P,PC),K′d(V,P,PC)分别是模糊PID控制变量转换函数,Δp,Δi,Δd是控制量误差负反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大学,未经华北电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6351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