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扁平线圈及生产扁平线圈的锥辊、轧制机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164262.6 | 申请日: | 2015-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790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15 |
发明(设计)人: | 徐文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文龙 |
主分类号: | H01F5/00 | 分类号: | H01F5/00;H01F41/06;B21B27/02;B21B1/22;H05B6/36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方启荣;莫瑶江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扁平 线圈 生产 轧制 方法 | ||
1.一种扁平线圈,其特征是:由带料轧制而成,呈圆柱螺旋状;所述线圈的线的宽度和厚度比为60:1~200:1。
2.一种用于生产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平线圈的锥辊,包括常规锥体,其特征是:所述常规锥体的锥角α为30°~90°;在常规锥体的母线上定义有轧制段;轧制段的始端与常规锥体的锥角之间的距离L=R2;轧制段的末端与轧制段的始端之间的距离是轧制段的底长S1=R1-R2;所述轧制段内设有实体的外凸的轧制部;所述轧制部绕常规锥体的中心轴布置;所述轧制部的底长S2小于或等于轧制段的底长S1;所述轧制部的高度所述R1为目标线圈的线的外半径,R2为目标线圈的线的内半径,H为目标线圈的线的厚度,K的取值范围为0.5~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生产扁平线圈的锥辊,其特征是:所述轧制部的外轮廓面是圆弧曲面或多段线面或台阶面。
4.一种新型线圈轧制机,包括底座,底座上固连有支撑块,其特征是:所述支撑块上设有铰接部;所述铰接部上连接有相对设置的可相对铰接部转动的左支承块和右支承块;所述左支承块和右支承块上均安装有锥辊;至少一个所述锥辊包括常规锥体,所述常规锥体的锥角α为30°~90°;在常规锥体的母线上定义有轧制段;轧制段的始端与常规锥体的锥角之间的距离L=R2;轧制段的末端与轧制段的始端之间的距离是轧制段的底长S1=R1-R2;所述轧制段内设有实体的外凸的轧制部;所述轧制部绕常规锥体的中心轴布置;所述轧制部的底长S2小于或等于轧制段的底长S1;所述轧制部的高度所述R1为目标线圈的线的外半径,R2为目标线圈的线的内半径,H为目标线圈的线的厚度,K的取值范围为0.5~1;安装在左支承块和右支承块上的锥辊之间形成轧制位;所述左支承块和右支承块至少其中一者上还安装有用于驱动锥辊转动的电机;所述支撑块上还安装有用于调节左支承块和右支承块之间夹角的调节件;所述调节件处在左支承块和右支承块之间并与左支承块和右支承块连接;还包括入料块;所述入料块连接在支撑块上并可沿支撑块的纵向相对支撑块移动;所述入料块上设有入料口,入料口与轧制位位置相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线圈轧制机,其特征是:所述调节件上包括左螺纹段和右螺纹段;所述左螺纹段和右螺纹段上均加工有螺纹且左螺纹段上的螺纹方向与右螺纹段上的螺纹方向相反;所述左螺纹段旋入左支承块内;所述右螺纹段旋入右支承块内;所述调节件上还设有至少一个用于转动调节件的手旋块。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线圈轧制机,其特征是:所述入料块上设有调整长孔;所述支撑块上设有螺栓过孔;还包括螺栓;所述螺栓依次穿过螺栓过孔、调整长孔,将入料块固定在支撑块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线圈轧制机,其特征是:所述左支承块和右支承块上均设有滑动座;所述滑动座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锥辊与滑块相连并可随滑块相对滑动座滑动;所述滑块与左支承块、右支承块之间还设有用于驱动滑块滑动的手旋螺杆。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线圈轧制机,其特征是:所述支撑块上可设有供调节件穿过的安装过孔和用于固定调节件的嵌接孔;所述安装过孔与嵌接孔相通。
9.一种利用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线圈轧制机生产扁平线圈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在于:
A)利用调节件初步调整左支承块和右支承块之间的夹角,直至轧制位的宽度符合工艺要求;
B)调整入料块与支撑块的相对位置,令入料口初步对齐轧制位;
C)启动电机,让电机带动锥辊转动;
D)将金属带料经入料口送入轧制位内,并令金属带料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对齐轧制段的始端和轧制段的末端;
E)进一步调整左支承块和右支承块之间的夹角以及入料块与支撑块的相对位置,直至金属带料卷曲成目标形状规格。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生产扁平线圈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左支承块和右支承块上设有滑动座;所述滑动座上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锥辊安装在滑块上;所述滑块与左支承块、右支承块之间设有用于驱动滑块滑动的手旋螺杆;在步骤A中,利用手旋螺杆初步调整左支承块、右支承块上锥辊之间的间距;在步骤E中,利用手旋螺杆进一步调整左支承块、右支承块上锥辊之间的间距,直至金属带料卷曲成目标形状规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文龙,未经徐文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6426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网络变压器及其绕线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电路保护用平板式半导体元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