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续多通道监测井地下水样品快速采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164292.7 | 申请日: | 2015-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076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姜永海;席北斗;李鸣晓;马志飞;刘保森;杨昱;黄彩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1/14 | 分类号: | G01N1/1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宋焰琴 |
地址: | 10001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 通道 监测 地下水 样品 快速 采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适用于连续多通道监测井地下水样品快速采集装置。
本发明还涉及利用上述采集装置进行采样的方法。
技术背景
目前,随着地下水环境监测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对地下水污染分布特征的掌握和准确描述,研制了不同类型的多级监测井。连续多通道监测井是一种新型的多级监测井。它能够提供多个不同的监测区域,一口连续多通道监测井可等同多个单管监测井。连续多通道管监测井实现了在单一钻孔监测多层地下水的目的,节约成本、经济实用。在场地污染调查污染分布特征的三维描绘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多通道连续监测井的自身特点,其每个监测孔数量多、孔径小,现有的地下水采样设备不能快速实现多孔的样品同时采集。另外小口径的惯性泵能够采集连续多通道监测井的水样,但由于其操作动力的原因,会搅动连续多通道监测孔中的地下水,从而影响地下水样品代表性。因此,目前地下水采样设备采集连续多通道监测井主要存在采样时间长和扰动大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行性与实用性强且适用于连续多通道监测井地下水样品快速采集装置。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上述采集装置进行采样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连续多通道监测井地下水样品快速采集装置,包括:
一内部为空心的分配器,设有多个端口,其中一个端口连接泵,其余端口分别连接采样瓶出水口的端口,采样瓶的进水口伸至监测井采样位置,各采样瓶的出水口与进水口均设有止水阀;
分配器连接采样瓶出水口的多个端口分别设有电子液位阀。
所述的连续多通道监测井地下水样品快速采集装置,其中,连接泵的端口设于分配器的一侧,连接采样瓶的端口设于分配器的另一侧。
所述的连续多通道监测井地下水样品快速采集装置,其中,各采样瓶的出水口通过导管与分配器连接;各采样瓶的进水口通过导管伸至监测井采样位置。
所述的连续多通道监测井地下水样品快速采集装置,其中,电子液位阀上设有蜂鸣器。
本发明提供的利用上述连续多通道监测井地下水样品快速采集装置进行采样的方法:
1)通过导管将多个采样瓶的出水口分别连接至分配器的端口;
2)分别在采样瓶的进水口安装导管,其长度直至深入连续多通道监测井取样位置;
3)分配器连接一泵;
4)泵运作后,水样被从监测井抽至采样瓶,直至采样瓶水样样品储满后,电子液位阀自动关闭;
5)关闭采样瓶前后两端的止水阀,取出采样瓶冷藏,待分析检测。
所述的方法,其中,电子液位阀遇水自动关闭时发出蜂鸣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可通过分配器同时采集多个孔的地下水样品,缩短连续多通道监测井取样时间,从而提高取样的效率;
2、本发明通过减少人工接触直接将样品采集进入采样瓶中,避免多余步骤增加与空气的接触,达到提高样品准确性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采样瓶的示意图。
附图中符号说明
1泵;2分配器;3带有蜂鸣器的电子液位阀;4采样瓶;5止水阀;6导管;7采样瓶出水口;8采样瓶进水口;9采样瓶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适用于连续多通道监测井地下水样品快速采集装置,是由一内部空心且具有多个端口的分配器2连接一泵1和多个采样瓶4组成。其中分配器2的一个端口连接泵1,分配器2其余端口分别连接采样瓶4的出水口,连接采样瓶4的各端口设有带有蜂鸣器的电子液位阀3。
分配器2端口与泵1是通过导管6相连,采样瓶4的出水口7与分配器2之间也通过导管6相连,采样瓶4的进水口8则与管路6连接后伸至多通道连续监测井的采样位置。采样瓶4的出水口7和进水口8上均设有止水阀5。
本发明的泵1可以是蠕动泵或自吸泵,蠕动泵或自吸泵运作后,地下水会被抽出由进水口8进入采样瓶4直至注满与带有蜂鸣器的电子液位阀3接触,发出蜂鸣声,同时电子液位阀3关闭,关闭样品瓶4上的止水阀5,取出装有地下水样品的采样瓶,冷藏带至实验室,打开采样瓶盖9进行分析。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642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床垫
- 下一篇:一种电子驻车制动系统机电故障诊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