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野外使用的智能化多功能止血带在审
申请号: | 201510164458.5 | 申请日: | 2015-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208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李宁;任家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132 | 分类号: | A61B17/132;A61B5/0205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廖曦 |
地址: | 400037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野外 使用 智能化 多功能 止血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野外使用的智能化多功能止血带。
背景技术
人员受到外伤如果出血量较大那么首要工作就是止血,及时而有效地止血,对挽救伤员生命、稳定伤情以及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止血过程中通常需要使用止血带,它是战时、和平时创伤急救、临床四肢手术时的常用止血工具,止血带止血是用于四肢大出血急救时简单、有效的止血方法,它通过压迫血管阻断血行来达到止血目的。
止血带止血的原理在于通过紧束肢体使得血管受到压缩,令血管管径缩小,进而使血管的血液受阻,从而防止血液从伤口处外流。现有的止血带多为一次性绷带,使用该一次性绷带对伤口进行止血时往往需要他人辅助,使用不方便,另外如果伤者一个人在野外活动受伤时,难以独自操作。然而,在野战战场上,由于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在有些情况下伤员可能是独自一人,因此传统的止血带在这种场合使用起来就极为不便,已经不能适应现代野战环境的需要。另一方面,如果使用不当或使用时间过长,止血带可造成远端肢体缺血、坏死,造成残废,因此,在使用止血带的时候,止血带的松紧程度以及时间控制都是非常关键的因素。而目前的止血带在使用时,需要伤者或监护者根据人工计时的方式来按时对止血带进行放松或加紧的操作,且止血带在使用时的松紧程度也无法得知。
因此,目前急需一种使用方便、能快速系紧且伤者能够独自使用并能够自动识别止血带压力的战地使用的止血带。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野外使用的智能化多功能止血带,该止血带使用方便、能快速系紧且伤者能够独自使用并能够自动识别止血带压力。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野外使用的智能化多功能止血带,包括束带和设置在束带上的勒紧机构,在止血带上安装有压力检测及显示装置,该装置通过压力传感器检测止血带与人体接触部位的压力,并对检测到的压力数值进行显示,便于使用者对止血带束缚压力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从而根据压力大小情况对勒紧机构进行调节;同时,止血带设置有自动微循环检测及实时传输系统,该系统对人体微循环数据进行实时检测,并将其作为调节压力的重要依据;所述止血带上还 设置有自动生命征检测及实时传输系统,用于快速了解伤病员伤情;所述止血带上还设置有卫星定位模块和无线发送模块,卫星定位模块用于实现伤员的实时定位,无线发送模块用于将数据信息发送至远程监测平台。
进一步,在本止血带上还安装有计时器和报警器,计时器的触发开关与勒紧机构相关联,当使用者通过勒紧机构勒紧进行止血时,触发计时器开始计时;使用者可以通过计时器设定止血带勒紧的持续时间,当设定的持续时间完成后,报警器会进行声光报警,以提醒使用者松开勒紧机构。
进一步,在本止血带上还安装有加压泵,加压泵设置在勒紧机构上,在需要时,通过加压泵实现对勒紧机构的自动加压。
进一步,在本止血带上还安装有LED照明灯,方便使用者清晰、准确地找到伤口并进行操作。
进一步,止血带的材料采用透气性和柔韧性好的材料,且对皮肤无伤害。
进一步,所述自动生命征检测及实时传输系统可以对人体的脉搏、血压、体温呼吸及血氧饱和度数据进行检测,并将检测数据通过无线发送模块进行远程发送。
进一步,所述勒紧机构包括设置在束带上的滑动扣体,所述滑动扣体上设置有束带滑槽,所述束带滑槽内还设置有转动压板,所述束带一端设置有插板,另一端设置有防止束带脱落的束带拉手,所述束带设置在束带滑槽内,所述滑动扣体可在束带上自由滑动,所述滑动扣体接近束带拉手的一端上还设置有用于与转动压板配合夹紧束带的固定压板,所述滑动扣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固定插板的卡扣结构。
进一步,所述卡扣结构包括设置在滑动扣体上的插板孔,所述插板孔的上方设置有卡槽,所述插板上设置斜度卡齿,所述斜度卡齿插入卡槽时插板被固定,所述卡槽内还设置有用于向下压斜度卡齿的活动压板。
进一步,所述插板孔内还设置有用于向外推动插板的压缩弹簧。
进一个,所述束带采用纳米材料,可以避免长时间使用束带而造成局部皮肤因温度和湿度过高而损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6445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