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盐水系统除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64539.5 | 申请日: | 2015-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4374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1 |
发明(设计)人: | 章斯淇;李永毛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融汇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60 | 分类号: | C02F1/60;C01D3/14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4107 | 代理人: | 张永生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盐水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盐水除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盐水系统除硅方法。
背景技术
盐水除硅不仅是氯碱行业面临的一项技术难题,更是目前许多氯碱厂家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申请人氯碱生产盐水系统,于近期分析发现盐水系统中硅含量一直超标(一次盐水SiO2杜邦分析12.8~20mg/l),随后分厂便积极实施试验及探寻降低硅及除硅方法。
由于第一次经历盐水中硅超标问题,无现成的技术解决方法及在行业中也无成熟的技术方案,但在与同行业走访交流中发现该问题广泛存在,并在探讨硅出现超标的原因时,发现出现硅超标的原因:1、离子膜烧碱生产中,盐水是循环使用的,硅在盐水系统中长期积累所致,常会超过10mg/L;2、由于原盐中混入了硅酸盐水泥:如盐库地面、铲车铲盐、化盐池破损时等水泥灰带入。3、一部分厂家的盐种由原来使用海盐全部改用矿盐后会出现的。
在找到硅超标的原因后,立即讨论分析拿出了三套解决方案:1)实施盐水外排,可立即见到效果。但此方案不仅会增加盐耗而且环保通不过,所以不可取;2)采用氯碱行业中添加氯化镁等除硅方法,不仅成本太高,效果也达不到;3)采用低成本的技术攻关。由于盐水系统中二氧化硅在不断富集,一个月后升高到20mg/L。分厂在除硅技术方法进行了突破,发现用石灰可降低原卤水中二氧化硅,并在原卤中已成功使用。经过试用一个月,盐水中二氧化硅只能降从20mg/L降到12mg/L,再也降不了,石灰除硅效果也不太理想,于是停止了石灰除硅,再进行新方法探索。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盐水系统除硅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盐水系统除硅方法,进一步地,按比例混合添加海盐,并且添加适量三氯化铁。
进一步地,按比例混合添加海盐的步骤在化盐池进行。
进一步地,化盐池每天添加海盐按日用量的20%-30%范围内添加,可快速降低盐水中硅含量。
进一步地,当硅含量达标后,海盐按日用量的10%-20%左右范围内持续添加,可保持盐水系统中硅含量不会再积累增加。
进一步地,添加三氯化铁的步骤在配水桶,预处理器进口,和/或,化盐泵进口进行。三氯化铁范围在10~200ppm之间的最佳值。
进一步地,三氯化铁通过预处理器进口混合器处调节,加入量根据预处理器上方水质颜色及过膜铁含量判断调节。三氯化铁加入量为0.01-0.2m3/h。
进一步地,在化池池前反应池添加适量的(纯碱、石灰水、和氢氧化钠)其中一种或两种。
进一步地,海盐的关键成份:
海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海盐除硅原辅料使用及分析数据统计图
图2为本发明盐水除硅设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其为本发明多种实施方式中的一种优选实施例。
一、过程控制方法:
1、在淡盐水配水桶添加适量的三氯化铁,三氯化铁范围在10~200ppm之间的最佳值,pH为3-11之间的某个区间。
2、盐水温度保持在40~80℃之间的最佳值。
3、加压泵出口,和/或预处理器出口pH值,可通过2#折流槽加碱调节,分别控制pH为9-14,和在7-13中之间最佳值。
4、前反应池加入氢氧化钠,前期过量控制值在0.4-0.6g/l,后期可降低控制在0.1-0.5g/l之间的最佳值。
5、前反应池加入纯碱,前期过量控制值在0.35-0.55g/l,后期可降低控制在0.1-0.5g/l之间的最佳值。
6、预处理器三氯化铁量可通过预处理器进口混合器处调节,加入量根据预处理器上方水质颜色及过膜铁含量判断调节。三氯化铁浓度为1%-5%,三氯化铁加入量为0.01-0.2m3/h。
7、在使用配量海盐期间加大预处理器上方巡检力度(至少每小时一次),确保预处理器及时得到上下排污,每两小时排污一次,排污后污泥及时处理,污泥水的pH保证在一定7~13某个区间内。
8、所有过膜盐水指标都需控制在工艺规程指标要求范围内。
9、电解工序可根据一次盐水钙镁含量及槽电压情况及时组织实施树脂塔再生。
10、由于使用一定量海盐,排污量增大,盐水工段组织好板框压滤工作。
11、加压泵出口pH取样管,用一定量海盐后易堵,DCS需关注pH趋势,巡检需关注pH测量桶溢流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融汇化工有限公司,未经芜湖融汇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645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