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支化型粘弹性粉末状驱油剂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64553.5 | 申请日: | 2015-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9490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2 |
发明(设计)人: | 曹绪龙;李振泉;姜祖明;郭兰磊;祝仰文;王红艳;陈晓彦;刘煜;李宗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8F120/56 | 分类号: | C08F120/56;C08F4/40;C09K8/588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37224 | 代理人: | 刘亚宁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支化型 粘弹性 粉末状 驱油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三次采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支化型粘弹性粉末状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大多数油田已经进入高含水或特高含水的开发阶段,传统驱油剂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注入油藏后沿高渗透层或带突进,进入低渗透层的少,驱油剂波及体积低,导致最终驱油采收率不高,因此研发了一种部分交联并含有大量支链结构的聚丙烯酰胺粘弹性颗粒驱油剂。专利CN101775275B公开了粘弹性颗粒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采用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作为功能单体配合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引发体系,合成制备出部分交联并含有大量支链结构的聚丙烯酰胺粘弹性颗粒驱油剂。其部分支化部分交联结构可在不降低其水溶液分散体系粘度的同时,有效提高其弹性模量,并且能提高聚丙烯酰胺在高温高盐环境中的长期耐老化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引发剂用量小,成本低,反应易于控制,产品性能稳定的支化型粘弹性粉末状驱油剂;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聚合方法简单,反应速度适中,易于控制的支化型粘弹性粉末状驱油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该支化型粘弹性粉末状驱油剂由如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组成: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还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所述的过氧化物是过硫酸钾或过硫酸铵;所述的多羟基化合物是丙三醇、季戊四醇、三羟甲基乙烷中的一种或多种以任意配比组成。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上面所述的支化型粘弹性粉末状驱油剂的制备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a.按照丙烯酰胺:水=100:200~250重量份配比配制丙烯酰胺水溶液;
b.先取a步骤的丙烯酰胺水溶液置入三颈容器中,于10℃~15℃的水浴中,通入氮气15~30分钟,然后将按照过硫化物:水=0.01~0.04:40~80重量份配比配制的过硫化物水溶液和按照多羟基化合物:水=0.0018~0.004:40~60重量份配比配制的多羟基化合物水溶液加入三颈容器中进行反应,待反应溶液温升超过1℃后,停止通氮气,并开始记录反应体系温度;
c.待反应体系温度不再上升,将三颈容器放入70~85℃水浴中保温4~6小时,然后将凝胶取出,剪碎、经烘干、粉碎,得粘弹性粉末状驱油剂产品,若再经筛分,可得粘弹性颗粒状驱油剂产品。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还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b步骤中向三颈容器中先加入过氧化物水溶液,然后再加入多羟基化合物水溶液,可以防止多羟基化合物中的羟基被残存的氧气氧化,影响其还原效果。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过硫化物与多羟基化合物复配的引发体系,引发剂用量小,价格低,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且合成路线合理,聚合方法简单,反应速度适中,易于控制,产品性能稳定且优良,具有重要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支化型粘弹性粉末状驱油剂抽样样品悬浮液的动态震荡测试曲线图;
图2本发明的支化型粘弹性粉末状驱油剂抽样样品悬浮液稳态粘切曲线图;
图3本发明的支化型粘弹性粉末状驱油剂抽样样品填砂管岩心渗流实验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但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a.将100g丙烯酰胺溶于200g水中配制丙烯酰胺水溶液;
b.先取a步骤的丙烯酰胺水溶液置入三颈容器中,于15℃的水浴中,通入氮气15分钟,然后将按照过硫酸钾:水=0.04g:40g配比配制的过硫化物水溶液和按照季戊四醇:水=0.004g:40g配比配制的季戊四醇水溶液依次加入三颈容器中进行反应,待反应溶液温升超过1℃后,停止通氮气,并开始记录反应体系温度;
c.待反应体系温度不再上升,将三颈容器放入85℃水浴中保温4小时,然后将凝胶取出,剪碎、经烘干、粉碎,得粘弹性粉末状驱油剂产品,若再经筛分,可得粘弹性颗粒状驱油剂产品。
实施例2:
a.将100g丙烯酰胺溶于250g水中配制丙烯酰胺水溶液;
b.先取a步骤的丙烯酰胺水溶液置入三颈容器中,于10℃的水浴中,通入氮气30分钟,然后将按照过硫酸钾:水=0.04g:40g配比配制的过硫化物水溶液和按照季戊四醇:水=0.004g:40g配比配制的季戊四醇水溶液依次加入三颈容器中进行反应,待反应溶液温升超过1℃后,停止通氮气,并开始记录反应体系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6455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