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管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64735.2 | 申请日: | 2015-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0660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王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联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7/10 | 分类号: | F16B7/1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24 | 代理人: | 刘培培,朱书明 |
地址: | 52364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合管件,特别是涉及管件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便于安装和收纳,通常将两个管子相互套接,其中一种方式是将直径大的管子套在直径小的管子上,然后通过锁扣装置进行卡紧,达到伸缩和固定作用,但该结构不利于及时的伸缩固定,结构过于复杂不方便使用,生产成本较高;而另外一种方式是通过两个异型管的直径差进行卡紧,但通过异型管装配而成的产品,不便于转动,影响产品的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管件结构,能够通过双向转动进行卡紧,且便于装配固定,结构简单,减低生产成本。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管件结构,至少包括第一连接管、及套设于第一连接管内的第二连接管,第一连接管设有第一配合面,第二连接管设有与第一配合面相对的第二配合部,第一配合面沿周向依次至少形成有第一过盈配合区、第一过渡配合区、第一间隙配合区、第二过渡配合区、第二过盈配合区、第三过渡配合区、第二间隙配合区和第四过渡配合区,第二配合部上距离最远的两个顶点部与第一配合面配合至少形成有第一挤压部和第二挤压部,第一挤压部位于第一过盈配合区,第二挤压部位于第二过盈配合区。
第二配合部上距离最远的两个顶点部分别位于第一间隙配合区和第二间隙配合区时,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部部间隙配合,第二连接管可自由上下伸缩;两个顶点部分别位于第一过渡配合区和第三过渡区时,或者分别位于第二过渡配合区和第四过渡配合区时,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部接触,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通过摩擦相互卡紧;两个顶点部分别位于第一过盈配合区和第二过盈配合区时,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部之间发生形变,在挤压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下,使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锁紧。且第一过盈配合区、第一过渡配合区、第一间隙配合区、第二过渡配合区、第二过盈配合区、第三过渡配合区、第二间隙配合区和第四过渡配合区沿周向依次设置在第一配合面上,第二连接管既可以沿第一连接管周向逆时针转动,还可以沿第一连接管周向顺时针转动,第二连接管能够沿第一连接管进行双向转动。本发明管件结构能够通过双向转动进行卡紧,提高产品的用户体验;且便于装配固定,结构简单,无需配置锁扣装置,减少生产成本。
下面对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进一步的是,第一配合面的横截面至少包括第一弧形面和第二弧形面,第一过渡配合区、第一过盈配合区和第四过渡配合区位于第一弧形面内,第二过渡配合区、第二过盈配合区和第三过渡配合区位于第二弧形面内。间隙配合区和过盈配合区之间圆滑过渡,使第二连接管和第一连接管之间的转动更平稳,并使管件结构能够通过双向转动进行卡紧。
进一步的是,第二配合部的横截面呈弧形。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部之间通过弧形配合,使第二连接管和第一连接管之间的转动更平稳。
进一步的是,两个顶点部分别位于第一过盈配合区和第二过盈配合区时,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部在横截面的投影夹角为β,其中0°≤β≤30°。
进一步的是,第一配合面、第二配合部至少其中之一的横截面呈椭圆形或类椭圆形。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部通过彼此之间的变径差进行配合,结构设计简单巧妙。
进一步的是,第一配合面、第二配合部其中之一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凸部,凸部设有顶点部。
进一步的是,第一配合面、第二配合部其中之一凹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容纳有滚珠,滚珠部分伸出安装槽、并形成凸部。第二连接管沿第一连接管周向转动时,滚珠在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部之间转动,使第二连接管和第一连接管之间的转动更平稳流畅;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部过盈配合时,滚珠被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部卡紧,操作简单,利于管件机构的及时伸缩装配。
进一步的是,第一配合面的横截面呈椭圆形或类椭圆形,第二配合部的横截面呈圆形,第二配合部设有凸部。第一配合面的横截面设置为椭圆形或类椭圆形,第一配合面上连线经中心的两点的距离沿周向变化,第二配合部上的凸部由第一配合面长轴的位置转向第一配合面短轴的位置时,凸部和第一配合面的间距越来越小,直至凸部和第一配合面进行过盈配合,使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卡紧,结构设计简单巧妙。
进一步的是,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之间套接有连接套,连接套与第二连接管周向固定连接,第二配合部设于连接套的外壁。第二连接管将第二配合部设置在连接套的外壁,滚珠设置于连接套的外壁,第二连接管通过连接套与第一连接管的第一配合面配合,便于日常安装和维护,且降低生产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联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联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647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圆材牙条连接结构
- 下一篇:一种六角型插管连接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