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冲击波防护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510164966.3 | 申请日: | 2015-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643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发明(设计)人: | 王显会;周云波;张鑫磊;张明;皮大伟;王洪亮;王宗千;彭兵;赵君临;龚李施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显会 |
主分类号: | F41H7/04 | 分类号: | F41H7/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吴茂杰;朱显国 |
地址: | 210014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冲击波 防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装甲机动车辆冲击波防护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能够有效抵抗地雷和随机爆炸装置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保护装甲机动车辆以及驾乘人员的车辆冲击波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装甲机动车辆设计之初,防地雷能力不是装机机动车辆考虑的重点,而是以防御如炮弹、穿甲弹等为主。但从二战到冷战结束的众多大小战场数据统计表明,反车辆地雷和简易爆炸装置IED(Improvised Explosive Device)已成为装甲机动车辆的主要威胁。在复杂的维和活动中,则更注重车辆的机动性和运输性能。随着来自地雷的威胁与日俱增,需要装甲机动车辆在保证机动、运输性能的使用前提下,具备一定的防地雷能力,从而避免因在地面战争中由反车辆地雷带来的巨大人员和机动能力的损失。
目前,世界各军事大国针对防地雷装甲机动车辆展开了积极的设计和规划,目前也取得初步成果,并有不少具有代表性的防地雷装甲车辆投产并服役。
日本专利公开号2002090095公开了一种用于清除埋在地下的地雷的装置。该装置在车辆未到达地雷处时,利用其它方式引爆地雷,并设置防护板以屏蔽地雷爆炸的冲击,保护车辆和驾乘人员的安全。
日本专利公开号2002340499公开了一种破坏地雷的装置。通过安装一个多刀刃的转子,旋转该转子并带动刀刃挖入地面以破坏地雷。在转子上设置弯曲的安全盖以保护车辆和驾驶者不接触沙子、泥浆和地雷碎片等。该装置不用于引爆地雷,而是在爆炸之前破坏地雷。
美国专利公开号5442990公开了位于车辆前的翻松鼓以引爆地雷。在所述鼓上设置有防护罩用于防护。
美国专利公开号101466995公开了一种底部用片材组成的硬壳体,在该硬壳体底部限定至少一个V形体,V形体的角度处于大概115°~130°范围内。
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防雷板技术为V形板和“三明治”结构等吸能技术。虽然这种技术在实际运用中能起到防护的作用,但是由于他们结构的限制,在防护的同时很难保证车辆的通过性,使安装这种装置的车辆受到一定的约束。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在保证装甲机动车辆通过性和机动性的前提下,难以有效抵抗地雷和随机爆炸装置爆炸产生的冲击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冲击波防护装置,能够有效抵抗地雷和随机爆炸装置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保护装甲机动车辆以及驾乘人员,同时不会影响整车的通过性和机动性。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可装配在装甲机动车辆底部的车辆冲击波防护装置,包括平行放置的上防护板和下防护板,在所述上防护板和下防护板之间,设有多个横截面为曲线形的曲面薄板。
优选地,曲面薄板的横截面为S形。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
1、通过性和机动性好:本发明的防护板采用平板结构,不减小车辆的最小离地间隙,从而不降低车辆的越野性能和操纵稳定性,应用更加广泛。同时,可根据不同用途车辆的地雷防护等级合理装配以达到满足最极限要求的同时,减小装甲机动车辆冲击波防护装置对于整车的最小附加质量,从而对加装该装置的车辆性能影响最小。
2、防护性能好:本发明通过安装在装甲机动车辆地底部的抗冲击平板能够有效的防止经过吸能之后的冲击波侵入到驾驶室,有效地保护爆炸冲击波破坏装甲机动车辆底部的重要设备,金属板设计除了能更好的抗冲击外,还能达到吸收剩余冲击波载荷的目的。
3、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用在多种军用运输车上使用,不受各种不同车型,不同底盘外形的限制,可根据需要合理地拼接并排布在装甲机动车辆的底部。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车辆冲击波防护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剖视图。
图3为图1中S形曲面薄板截面图。
图4为焊接安装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1 上防护板,2 S形曲面薄板,3 下防护板,4 焊接安装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可装配在装甲机动车辆底部的车辆冲击波防护装置,包括平行放置的上防护板1和下防护板3,在所述上防护板1和下防护板3之间,设有多个横截面为曲线形的曲面薄板2。
优选地,所述曲面薄板2的横截面为S形。
曲面薄板2用来吸收和转化由爆炸产生的对车辆底板造成的冲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显会,未经王显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649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