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用消音净化排气管在审
申请号: | 201510168181.3 | 申请日: | 2015-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910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发明(设计)人: | 胡辰洪;侯栋;黄柳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陵川特种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3/08 | 分类号: | F01N13/08;F01N3/08;F01N1/08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谭新民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消音 净化 排气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用排气管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汽车用消音净化排气管。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排气管安装于发动机排气岐管和消声器之间,使整个排气系统呈挠性联接,从而起到减振降噪、方便安装和延长排气消声系统寿命的作用。排气管主要用于轻型车、微型车和客车,摩托车,排气管的结构是双层波纹管外覆钢丝网套,两端直边段外套卡环的结构,而为使减噪效果更佳,波纹管内部可配伸缩节。而针对目前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对汽车的尾气处理的要求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既具有消音、又具有净化尾气的车用排气管。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汽车用消音净化排气管,包括壳体、进气管、出气管,所述壳体两相对的端壁上分别开设有与所述进气管及所述出气管相套设配合的第一通孔,所述进气管一端及出气管一端分别通过所述第一通孔进入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的空腔内间隔地设置有两块隔板,分别为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及第二隔板上分别开设有与所述进气管及所述出气管相套设配合的第二通孔,使所述进气管或所述出气管分别穿过所述第一隔板及第二隔板上的第二通孔并焊接固定,所述两隔板将所述壳体内部的空间划分为三个独立的子空间,分别为第一子空间、第二子空间及第三子空间,且所述第二子空间位于所述第一子空间与所述第三子空间之间,所述进气管及所述出气管位于所述第二子空间的管段侧壁上分别开设有第一流通孔及第二流通孔,所述第二子空间内设置有环状的活性炭层,用于吸附尾气。
综上,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述的排气管既具有消音、又具有净化尾气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所示的汽车用消音净化排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汽车用消音净化排气管10、壳体1、进气管2、出气管3、第一隔板11、第二隔板12、一子空间13、第二子空间14、第三子空间15、第一流通孔21、第二流通孔31、活性炭层14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所示的汽车用消音净化排气管10,包括壳体1、进气管2、出气管3。
所述壳体1两相对的端壁上分别开设有与所述进气管2及所述出气管3相套设配合的第一通孔,所述进气管2一端及出气管3一端分别通过所述第一通孔进入所述壳体1内。所述壳体1的空腔内间隔地设置有两块隔板,分别为第一隔板11和第二隔板12,所述第一隔板11及第二隔板12用于对所述进气管2及出气管3的固定及定位,可以理解,所述第一隔板11及第二隔板12上分别开设有与所述进气管2及所述出气管3相套设配合的第二通孔,使所述进气管2或所述出气管3分别穿过所述第一隔板11及第二隔板12上的第二通孔,再通过焊接固定。所述两隔板将所述壳体1内部的空间划分为三个独立的子空间,分别为第一子空间13、第二子空间14及第三子空间15,且所述第二子空间14位于所述第一子空间13与所述第三子空间15之间。所述进气管2及所述出气管3位于所述第二子空间14的管段侧壁上分别开设有第一流通孔21及第二流通孔31。所述第二子空间14内设置有环状的活性炭层141,用于吸附尾气,起到一定的尾气净化作用。气体流经所述进气管2,从所述第一流通孔21流出,经过活性炭层141的吸附后,经所述第二流通孔31进入所述出气管3,流出所述壳体1。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述的汽车用消音净化排气管10既具有消音、又具有净化尾气的效果。
如上所述,可较好的实现本发明。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的修改、等同替换与改进等,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陵川特种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陵川特种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681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进气充量空气冷却的紧凑封装
- 下一篇:高散热性排气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