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进气歧管优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168242.6 | 申请日: | 2015-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666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26 |
发明(设计)人: | 汪庭文;黄柳志;杨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陵川特种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郭受刚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歧管 优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进气歧管研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优化方法。
背景技术
进气歧管是发动机进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功用是将洁净的空气分配到各缸进气道,发动机进气系统的气体流动十分复杂,它会影响到发动机的充气效率和换气损失,对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有重要的影响。
综上所述,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发明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因此,发动机进气歧管的设计好坏,对发动机进气系统的影响至关重要,对发动机的效率尤为重要,在现有技术中,现有的发动机进气歧管设计方法存在设计不合理,导致发动机进气歧管容易存在设计不合理,需要2次优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优化方法,解决了现有的发动机进气歧管设计方法存在设计不合理,导致发动机进气歧管容易存在设计不合理,需要2次优化的问题,实现了发动机进气歧管优化方法设计合理,优化效率较高,优化出的发动机进气歧管质量较高,不需要2次优化的技术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发动机进气歧管优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建立发动机进气歧管模型;
对所述模型进行分析,模拟得出进气歧管各支路流量和流量因数以及压力分布图,获得模拟结果;
从所述模拟结果中获得压力损失信息;
基于所述压力损失信息,对进气歧管结构进行优化设计;
模拟计算优化后的进气歧管各支路流量和流量因数及压力分布图。
进一步的,所述建立发动机进气歧管模型具体为:实际测得发动机进气歧管尺寸数据,根据所述尺寸数据建立发动机进气歧管模型。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所述尺寸数据建立发动机进气歧管模型具体包括:建立数模,进行网格划分,求解参数设置,进行边界条件设置,设置初始化条件。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由于采用了将发动机进气歧管优化方法设计为包括:建立发动机进气歧管模型;对所述模型进行分析,模拟得出进气歧管各支路流量和流量因数以及压力分布图,获得模拟结果;从所述模拟结果中获得压力损失信息;基于所述压力损失信息,对进气歧管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模拟计算优化后的进气歧管各支路流量和流量因数及压力分布图的技术方案,即,通过对优化前后的进气歧管和气道模型分析,从计算得到的流量、流量因数及它们的偏差中可以进行优化设计,所以,有效解决了现有的发动机进气歧管设计方法存在设计不合理,导致发动机进气歧管容易存在设计不合理,需要2次优化的问题,进而实现了发动机进气歧管优化方法设计合理,优化效率较高,优化出的发动机进气歧管质量较高,不需要2次优化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发动机进气歧管优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优化方法,解决了现有的发动机进气歧管设计方法存在设计不合理,导致发动机进气歧管容易存在设计不合理,需要2次优化的问题,实现了发动机进气歧管优化方法设计合理,优化效率较高,优化出的发动机进气歧管质量较高,不需要2次优化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采用了将发动机进气歧管优化方法设计为包括:建立发动机进气歧管模型;对所述模型进行分析,模拟得出进气歧管各支路流量和流量因数以及压力分布图,获得模拟结果;从所述模拟结果中获得压力损失信息;基于所述压力损失信息,对进气歧管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模拟计算优化后的进气歧管各支路流量和流量因数及压力分布图的技术方案,即,通过对优化前后的进气歧管和气道模型分析,从计算得到的流量、流量因数及它们的偏差中可以进行优化设计,所以,有效解决了现有的发动机进气歧管设计方法存在设计不合理,导致发动机进气歧管容易存在设计不合理,需要2次优化的问题,进而实现了发动机进气歧管优化方法设计合理,优化效率较高,优化出的发动机进气歧管质量较高,不需要2次优化的技术效果。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在实施例一中,提供了发动机进气歧管优化方法,请参考图1,所述方法包括:
建立发动机进气歧管模型;
对所述模型进行分析,模拟得出进气歧管各支路流量和流量因数以及压力分布图,获得模拟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陵川特种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陵川特种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682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