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折叠梯子无效
申请号: | 201510168931.7 | 申请日: | 2015-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757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15 |
发明(设计)人: | 陈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超 |
主分类号: | E06C1/08 | 分类号: | E06C1/08;E06C7/08;E06C7/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7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折叠 梯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爬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折叠梯子。
背景技术
爬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能够帮助作业人员从低处攀爬到高处作业。有一种需要倾斜倚靠墙面使用的梯子,结构简单,但其自身无法折叠,因而需要较大的存放空间。而且梯子每档均采用一条平直的脚踏横梁,高度较高的梯子脚踏横梁的档数较多,那么梯子整体的耗材是较多的,造成成本和原材料的浪费。
不难看出,现有技术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折叠梯子,可折叠以便存放,且脚踏横梁采用了双脚踏的设计,大幅节省了原材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折叠梯子,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至少两档脚踏横梁和定位销;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竖直设置,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截面呈C形,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上均竖直等距排列设有立柱铰接孔,且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上的立柱铰接孔相互高低错位设置,第一立柱的铰接孔设于低位,第二立柱的铰接孔设于高位;脚踏横梁呈折线设置,每条脚踏横梁包括相互平行设于脚踏横梁的两端的第一脚踏和第二脚踏,且第一脚踏设于低位,第二脚踏设于高位,第一脚踏与第二脚踏之间连接设有倾斜设置的连接部,脚踏横梁的两端设有脚踏铰接孔;第一脚踏的端部通过脚踏铰接孔与第一立柱的立柱铰接孔铰接;第二脚踏的端部通过脚踏铰接孔与第二立柱的立柱铰接孔铰接;脚踏横梁嵌设于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之内;第一立柱的每个立柱铰接孔下方设有一条定位销,第一脚踏旋转至水平位时第一脚踏的底面与定位销相抵;第二立柱的每个立柱铰接孔上方设有一条定位销,第二脚踏旋转至水平位时第二脚踏的顶面与定位销相抵。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底部设有防滑胶。
进一步的,还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折叠固定的扣紧装置,扣紧装置设于第一立柱或第二立柱的中部。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折叠梯子,具有以下优点:
可以折叠存放,节省存放空间,更便于搬运移动,尤其适用于需要经常梯子移动的场合;
每条脚踏横梁采用了双脚踏的设计,节省了脚踏横梁的档数,节约了耗材;
结构简单,稳定性强,轻便便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梯子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折叠梯子的折叠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立柱 2、第二立柱
3、脚踏横梁 4、第一脚踏
5、第二脚踏 6、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折叠梯子,包括第一立柱1、第二立柱2、至少两档脚踏横梁3和定位销;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2竖直设置,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2的截面呈C形,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2上均竖直等距排列设有立柱铰接孔,且第一立柱1与第二立柱2上的立柱铰接孔相互高低错位设置,第一立柱1的铰接孔设于低位,第二立柱2的铰接孔设于高位;脚踏横梁3呈折线设置,每条脚踏横梁3包括相互平行设于脚踏横梁3的两端的第一脚踏4和第二脚踏5,且第一脚踏4设于低位,第二脚踏5设于高位,第一脚踏4与第二脚踏5之间连接设有倾斜设置的连接部6,脚踏横梁3的两端设有脚踏铰接孔;第一脚踏4的端部通过脚踏铰接孔与第一立柱1的立柱铰接孔铰接;第二脚踏5的端部通过脚踏铰接孔与第二立柱2的立柱铰接孔铰接;脚踏横梁3嵌设于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2的之内;第一立柱1的每个立柱铰接孔下方设有一条定位销,第一脚踏4旋转至水平位时第一脚踏4的底面与定位销相抵;第二立柱2的每个立柱铰接孔上方设有一条定位销,第二脚踏5旋转至水平位时第二脚踏5的顶面与定位销相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超,未经陈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689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隧道掘进机内凯清渣装置
- 下一篇:猎醛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