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迷宫式超重力液液萃取分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70287.7 | 申请日: | 2015-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154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发明(设计)人: | 杜奕;常军;彭金辉;张利波;丁家满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11/04 | 分类号: | B01D1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迷宫 重力 萃取 分离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迷宫式超重力液-液萃取分离器,属于强化传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超重力液-液萃取分离技术,由于其具有较好的萃取效果,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工领域。但是目前的设备在萃取的过程中停留时间过短,而且其单层填料结构使得传质面积过小。此外,还存在设备制造成本高、体积庞大、萃取速率慢、萃取效率低很多不足处。目前,在冶金领域的人才和设备较少,且现有技术的超重力工程技术装置大部分为整个转子一起转动,且大多为单层填料结构,故混合和传质不彻底,在萃取的过程中停留时间较短。
另外,中国专利申请CN101254355A和CN1116125A公开了一种转动分布形式的液体分布器,即转轴为空心结构并没有出液小孔,液体由两相进液管进入空心轴,转轴内的液体随转轴一起转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由转轴上的孔送入填料层。虽然这种液体分布器提高了操作弹性,但是由于转轴半径的限制,液体在空心轴内受到的离心力小,液体处理量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迷宫式超重力液液萃取分离器,其包括外壳1、填料螺旋管2、混合传质机构、分离收集机构、顶盖板12、底座13、轴承座套18、轴24、电机33;顶盖板12通过螺钉连接固定在外壳1上端,底座13设置在外壳1腔体中且其下端与轴24固连,混合传质机构设置在底座13上,分离收集机构设置在底座13下端并与外壳1下端连接,填料螺旋管2固定在外壳1内侧,轴承座套18与旋转开关17为螺纹副动连接,轴承座套18套装在轴24上,轴承座套18通过螺钉连接固定在机架34上,电机33安装在机架34上并通过同步带26与轴24上的小带轮25连接,带动轴24转动;
其中混合传质机构包括进料行星叶轮混合装置、传质装置、锥形磨液轮,传质装置设在进料行星叶轮混合装置和锥形磨液轮之间,其中进料行星叶轮混合装置包括两相进液管11、至少3个小叶轮10、行星轮19、固定柱20、太阳轮21、行星架22,固定柱20下端与底座13固定连接,上端与行星架22固定连接,呈圆周对称分布;行星轮19套装在小叶轮10上并设置在行星架22上方,小叶轮10下端通过轴承与底座13相连;太阳轮21固定在行星架22上并与行星轮19相啮合;两相进液管11经过行星架22向下延伸至底座上方且不与底座接触;所述传质装置包括动盘外填料层5、静盘填料层6、大叶轮7、鼓形挡板8、动盘内填料层9,动盘内填料层9、鼓形挡板8、大叶轮7、动盘外填料层5依次由内到外固定在底座13上;动盘内填料层9设置在小叶轮10外侧,鼓形挡板8设置在动盘内填料层9与大叶轮7之间,静盘填料层6设置在大叶轮7与动盘外填料层5之间,静盘填料层6固定在顶盖板12上;所述锥形磨液轮包括锥形磨液内轮4和锥形磨液外轮3,锥形磨液外轮3套装在锥形磨液内轮4外并构成相对旋转配合关系,锥形磨液内轮4固定在顶盖板12上,锥形磨液外轮3固定在底座13上,锥形磨液外轮3上端的出液孔与填料螺旋管2入口相通;
所述分离收集机构包括分相槽14、弹性开关15、收集槽16;填料螺旋管2的出口与分相槽14相通,收集槽16设置在分相槽14下方,收集槽16由内外两个环形槽组成,内侧出料导管23-1和外侧出料导管23-2呈周向交叉均匀分布在分相槽14的内侧和外侧,内侧出料导管23-1与收集槽16的内槽35相连通,外侧出料导管23-2与收集槽16的外槽36相连通,弹性开关15穿过分相槽14底部的安装孔分别与内侧出料导管23-1、外侧出料导管23-2垂直相交,实现控制内侧出料导管23-1或外侧出料导管23-2开闭功能,旋转开关17设置在收集槽16内侧并与弹性开关15为点接触,内侧出料导管23-1、外侧出料导管23-2可以旋转角度。
所述小叶轮10由小叶轮轴27和固定在轴上的横截面呈三角形的叶片28构成。
所述大叶轮7为中空圆筒状,其上开有两层百叶窗叶片29,百叶窗叶片开启角度为3o~5o。
所述鼓形挡板8为中空鼓型结构,其中间部分为多孔圆环结构。
所述锥形磨液外轮3为中空圆锥台形,轴向磨条Ⅰ31均匀分布在其内表面,锥形磨液外轮3顶端带有出液孔30且与填料螺旋管2相通。
所述锥形磨液内轮4为中空圆锥台形,轴向磨条轴向磨条Ⅱ32均匀分布在其外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702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