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结合玉米赤霉烯酮的十二肽及其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172107.9 申请日: 2015-04-13
公开(公告)号: CN104844692A 公开(公告)日: 2015-08-19
发明(设计)人: 何庆华;许杨 申请(专利权)人: 南昌大学
主分类号: C07K7/08 分类号: C07K7/08;C12N15/11;G01N33/68
代理公司: 南昌新天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6115 代理人: 施秀瑾
地址: 330031 江西省*** 国省代码: 江西;36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结合 玉米 赤霉烯酮 二肽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涉及可特异性结合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的十二肽及其应用,该多肽分子的氨基酸序列为LLNISRRQIKNL。本发明采用磁珠液相亲和淘选并结合ZEN抗体竞争性洗脱的方式,通过优化孵育、洗脱时间,温度等条件,快速淘选获得可特异性结合ZEN的多肽分子,所述的多肽分子可以替代传统的ZEN抗体并应用于ZEN的免疫学分析体系中,其线性检测范围宽广,该多肽分子的获得无需免疫过程、制备简单、成本低、周期短,该多肽分子既可通过生物培养的方式大量扩增,也可以通过化学合成或者基因工程的方法进行大量制备,为ZEN抗体的制备提供了新的路径,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结合玉米赤霉烯酮的十二肽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是由镰刀菌产生的一种类雌激素样真菌毒素,其化学名为6-(10-羟基-6氧基-十一碳烯基)β-雷锁酸内酯,广泛存在于霉变的玉米、高粱、小麦、燕麦、大麦等谷类作物以及奶中。由于ZEN在谷物粮食中污染普遍,可通过食物链的作用对家禽及人体健康产生毒害作用,因此对ZEN的监测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比较常用的检测ZEN的方法主要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气相色谱法(Gaschromatography,GC),薄层层析法(Thinlayer chromatography,TLC),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chromatography-mass sepectrum,HPLC-MS),微生物检测法和免疫检测法等,其中免疫学分析方法以其灵敏度高、操作简单以及可实现规模化筛选等优点,在ZEN的快速检测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免疫学分析方法的核心在于抗原-抗体间的特异性识别及结合,因此制备特异性结合抗原的抗体就成为发展免疫学分析方法的前提与核心。抗体的研究近年来发展迅猛,已经从传统的多克隆、单克隆抗体,发展至以单链抗体、噬菌体展示抗体、单域重链抗体、抗独特型抗体等为代表的基因工程抗体领域。新型抗体具有分子量小、结构简单、可自我进化、制备快捷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例如,单克隆抗体、单链抗体、单域重链抗体的分子量逐渐减少,分别为150、30-50、15-20kDa,以Lipocalin为骨架蛋白的抗体类似物为18-20kDa,而核酸适配体则仅为一小段核酸序列。

随着噬菌体展示多肽库技术的迅速发展,通过噬菌体展示肽库的淘选,可快速、简单地获得与特定靶体分子特异性结合的多肽分子,因此,多肽分子可成为潜在的新型抗体分子。噬菌体展示肽库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可有效地筛选出与目标靶体特异结合的噬菌体展示多肽,该技术在探索受体与配体之间相互作用结合位点、寻求高亲和力生物活性的配体分子、探索未知蛋白质空间结构表位、新型疫苗的研制等方面应用广泛,但是上述噬菌体展示多肽技术的应用大多局限于以大分子蛋白质为靶体分子进行亲和淘选。由于蛋白质表面具有多个拷贝的表位,因此非常容易获得与之对应结合的多肽分子。目前的多肽分子大多作为抗原的模拟表位(抗原替代物)应用于免疫学分析中,而将多肽分子作为小分子物质抗体的替代物应用于免疫学分析的报道较少,其原因在于,小分子物质体积过小,且表面没有丰富的氨基、羧基基团,难以与多肽分子结合,从而造成淘选困难。

本发明通过噬菌体展示多肽库技术,采用磁珠液相亲和淘选并结合ZEN抗体竞争性洗脱的方式,通过优化孵育、洗脱时间,温度等条件,从噬菌体展示多肽库中快速筛选到能与ZEN特异性结合的多肽分子,该多肽分子具有与传统的ZEN单克隆抗体分子相似的免疫学检测特性,可作为传统ZEN抗体的替代物应用于ZEN的免疫学分析体系。该方法避免了制备传统的单克隆抗体分子所需要经过周期长的免疫过程、细胞融合、单克隆筛选等流程,具有无需免疫过程、筛选方便、周期短、制备成本低等特点。

发明内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大学,未经南昌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7210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