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备高厚度均匀性纳米/亚微米SiO2薄膜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73093.2 | 申请日: | 2015-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1156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6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王梅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23C16/40 | 分类号: | C23C16/4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16 | 代理人: | 滑春生,赵永伟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厚度 均匀 纳米 微米 sio2 薄膜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采用原子层沉积方法,选取特定Si源,在大尺寸Si片上制备特定纳米级厚度的SiO2层的工艺方法。属于计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标准物质样品制备方法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制备SiO2薄膜的技术多采用热氧化的方法,采用Si片进行温度控制,热氧化形成均匀性良好的氧化层。另外,还有磁控溅射、离子束溅射和化学气相沉积等制备方法。
现有技术中,采用热氧化方法制备的SiO2薄膜的均匀性较好,多用于几十纳米以上的制备,在几十纳米以下,厚度不易控制,厚度均匀性较差,无法满足纳米级厚度标准物质的要求。热氧化法反应温度高达1000摄氏度,且对基底的限制只能是单晶基底,大大限制了SiO2 在半导体器件中的应用。
而化学气相沉积法,主要受气流的控制,均匀性和重复性不易控制;磁控溅射和离子束溅射方法对溅射电源和靶材的要求较高,且容易出现薄膜烧蚀的情况,膜厚均匀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传统SiO2氧化层反应温度高、厚度均匀性差、超薄薄膜厚度较难控制等问题,是提供一种纳米/亚微米SiO2薄膜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制备高厚度均匀性纳米/亚微米SiO2薄膜的方法,包括以下基本步骤:
(1) 基底前处理:采用新鲜异丙醇溶液将Si片浸泡24小时,取出,用新鲜异丙醇溶液进行淋洗,采用惰性气体高纯氮气吹干后,迅速放入原子层沉积系统基底架上。
(2) 抽真空和升温:将基底架送入沉积室中,真空抽到0mbar,温度升到设定值后恒温一段时间;升起基底架,并通入恒定流量的高纯氮气。
(3)沉积:根据薄膜厚度的不同,重复多个循环过程进行沉积,每一循环过程由依次进行的四个步骤组成,一个循环过程结束后即进行下一循环过程,循环过程数目根据所制备薄膜的厚度确定。
(4) 后处理:沉积过程结束后,保持真空状态(氮气关闭或保留均可),在沉积室内冷却到室温后取出成品。
所述的步骤(3)中,每一循环过程中的四个步骤分别为:通入Si源、一次氮气吹扫、通入臭氧和二次氮气吹扫。四个步骤的时间范围分别为:通入Si源的时间为50~250ms;一次氮气吹扫时间为200~450ms;通入臭氧的时间为50~200ms;二次氮气吹扫的时间为200~450ms;在该通入臭氧的步骤中所使用的臭氧发生器功率为30~100W。
所述的步骤(2)中,高纯氮气的流量设置范围为200~800 sccm;沉积室内的恒温温度选择范围为250~350℃。
所述的Si源包括DIPAS (CAS 908831_34_5)或三(二甲胺基)硅烷,Si源源瓶常温放置。
本发明的优点是:采用原子层沉积的方法,采用特定的Si源和臭氧反应的方法,逐层制备SiO2,对于厚度的控制非常精准,反应重复性好,反应温度低,实现了在6英寸Si片上从1nm~1000nm范围内多个厚度量值上厚度均匀性优于1%,,满足表面分析设备用标准物质的需求。耗能成本降低,可以小规模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两个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沉积设计厚度为10nm的SiO2薄膜,包括以下步骤:
(1) 基底前处理:采用新鲜异丙醇溶液将6英寸Si片浸泡24小时,取出,用新鲜异丙醇溶液进行淋洗,迅速采用惰性气体高纯氮气吹干,迅速放入原子层沉积室内的基底架上。
(2) 抽真空和升温:将基底架送入沉积室中,设置程序,真空抽到0mbar,温度升到325℃,恒温0.5-1.5个小时至温度稳定。升起基底架,并通入高恒定流量的纯氮气,氮气的流量为200-300 sccm。
(3)沉积:选用DIPAS (CAS 908831_34_5) 作为Si源,Si源源瓶常温放置,源瓶的出口与沉积设备的对应接口连接,控制源瓶的针阀开到1/12圈(针阀的开度根据实验确定)。采用105次循环,每次循环依次进行的步骤为:通入Si源 50ms;氮气吹扫250ms(即关闭Si源,只剩氮气);通入臭氧100ms;氮气吹扫400ms(即关闭臭氧,只剩氮气)。臭氧发生器功率 100W,通入臭氧前开启臭氧发生器,稳定30s,使臭氧发生器压力稳定,再将臭氧通入沉积室。
(4) 后处理:沉积过程结束后,程序自动关机,在真空状态冷却到室温。
实施例2:
沉积设计厚度为120nm的SiO2薄膜,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730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16-00 通过气态化合物分解且表面材料的反应产物不留存于镀层中的化学镀覆,例如化学气相沉积
C23C16-01 .在临时基体上,例如在随后通过浸蚀除去的基体上
C23C16-02 .待镀材料的预处理
C23C16-04 .局部表面上的镀覆,例如使用掩蔽物的
C23C16-06 .以金属材料的沉积为特征的
C23C16-22 .以沉积金属材料以外之无机材料为特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