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浅埋隧道上方还建建筑物的构筑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73784.2 | 申请日: | 2015-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46838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02 |
发明(设计)人: | 沙权贤;牛泽林;宋战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7/32 | 分类号: | E02D27/32;E01D18/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6033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浅埋 隧道 上方 建筑物 构筑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超浅埋隧道上方还建建筑物的构筑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基础建设脚步的加快,山区城镇的地下工程和地下交通建设项目日益增多。大部分山区城镇建筑会坐落于山谷丘陵地带等地势较低处,隧道前期勘察设计若考虑不够周详,可能会致使隧道从城镇下方穿过;其中若出现超浅埋段隧道下穿既有建筑物情况,会对隧道施工安全和既有建筑物构成较大潜在危险;因此在隧道施工期间,这些既有建筑物将予以补偿拆除或临时拆除,待隧道施工完毕后原位还建。传统的还建方法是将还建建筑物直接坐落于隧道上方,但隧道的埋深很浅,还建建筑物势必会对隧道衬砌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产生不利影响。如果还建建筑物基础施工稍有不当,将会影响还建建筑物质量,乃至造成隧道结构的破坏,最终将导致工程建设的失败,将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产生不可估量的损失。为了消除还建建筑物对隧道结构的影响,可从不将还建建筑物的基础直接作用于隧道正上方围岩的角度进行进一步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超浅埋隧道上方还建建筑物的构筑方法,采用简支桥梁的结构形式跨越隧道衬砌结构,然后在简支桥梁上还建建筑物,能够防止还建建筑物的基础直接作用于隧道正上方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超浅埋隧道上方还建建筑物的构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待隧道主体结构修筑完成后,在隧道开挖轮廓线以外的两侧基岩上修筑支撑基础,该支撑基础与隧道轮廓线之间间距大于隧道洞跨长度的5倍;
B.在两侧支撑基础上各修建桥墩;
C.在两侧桥墩上搭建梁体,梁体与两侧桥墩形成简支桥梁的结构形式;
D.将待还建的还建建筑物还建于梁体上。
作为对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步骤A及B中涉及的支撑基础均为扩大基础。
作为对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步骤A及B中涉及的支撑基础均为桩基础,在桩基础上修筑有用于支撑桥墩的承台。
作为对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步骤A及B中涉及支撑基础,其一侧支撑基础为扩大基础,该侧桥墩置于该扩大基础上,另一侧支撑基础为桩基础,该桩基础上设置承台,该侧桥墩置于该承台上。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构筑方法,利用支撑基础、桥墩及梁体构成简支梁桥,采用简支桥梁的结构形式跨越隧道衬砌结构,然后在简支桥梁上还建建筑物,防止还建建筑物的基础直接坐落于隧道正上方时给隧道衬砌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产生不利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1-隧道,2-还建建筑物,3-扩大基础,4-桩基础,5-承台,6-桥墩,7-梁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一:
参照图1可知,一种超浅埋隧道上方还建建筑物的构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待隧道1主体结构修筑完成后,在隧道1开挖轮廓线以外的两侧基岩上修筑扩大基础3,该扩大基础3与隧道1轮廓线之间间距大于隧道1洞跨长度的5倍;
B.在两侧扩大基础3上各修建桥墩6;
C.在两侧桥墩6上搭建梁体7,梁体7与两侧桥墩6形成简支桥梁的结构形式;
D.将待还建的还建建筑物2还建于梁体7上。
实施例二:
参照图2所示,一种超浅埋隧道上方还建建筑物的构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待隧道1主体结构修筑完成后,在隧道1开挖轮廓线以外的两侧基岩上修筑桩基础4,在桩基础4上修筑有承台5,该桩基础4与隧道1轮廓线之间间距大于隧道1洞跨长度的5倍;
B.在两侧承台5上各修建桥墩6;
C.在两侧桥墩6上搭建梁体7,梁体7与两侧桥墩6形成简支桥梁的结构形式;
D.将待还建的还建建筑物2还建于梁体7上。
实施例三:
参照图3所示,一种超浅埋隧道上方还建建筑物的构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737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