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线用连接器在审
申请号: | 201510173930.1 | 申请日: | 2015-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481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浅井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SMK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R12/75 | 分类号: | H01R12/75;H01R13/02;H01R13/46 |
代理公司: | 北京龙双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9 | 代理人: | 王礼华;毛威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线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使用于基板对电线、电线对电线的连接的压接方式的电线用连接器。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了基板对电线、电线对电线的连接,使用压接端子的压接方式的电线用连接器得到广泛使用。
该压接方式的电线用连接器包括插头,上述插头包括连接包覆电线的导电金属制的多个压接端子,以及保持压接端子的绝缘树脂制的壳体,通过使得该插头与插座连结,压接端子的端子连接部与插座的连接端子接触,使得两者成为电连接。
压接端子包括形成在一方的端缘开口的缝隙状的压接槽的压接板部,通过从与电线轴向交叉方向向压接槽内压入包覆电线,用形成在压接槽内侧的压接刃扎破外周包覆,同时,将包覆电线的芯线夹持在压接槽内,成为使得压接端子和包覆电线接触。
这样的压接端子也有为了使得与包覆电线的连接确实,设有在电线轴向隔开间隔的一对压接板部,相对包覆电线在二处压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又,在这样的压接端子100,如图9所示,设有跨越在一对压接板部101、101的前端缘间的形状的连结片102,在连结片102形成跨越在两压接槽103、103之间的压接刃槽104,这样的压接端子也为人们所公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这样的压接端子场合,与对方的连接端子接触的端子连接部106,当使得压接端子与包覆电线压接时,因从包覆电线受到力,担心包含压接板部101、101的压接部分变形,因此,有时因其变形或损伤,损害与对方连接端子的接触稳定性,所以,上述端子连接部106配置在不受该压接部分的变形或损伤影响的部分。
又,在图9所示那样的压接端子100中,其结构上,在由两压接板部101、101及连结片102构成的压接部分的上方、即连结片102的相反侧,不能设置用压接夹具推压的推压部105,因此,将推压部105配置在与压接部分不同的位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8578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昭59-23478号公报
但是,在如上所述的以往技术中,构成为用压接夹具推压的部分及与对方的连接端子接触的端子连接部配置在与包含两压接板部的压接部分不同的部分,因此,在壳体需要确保保持包含两压接板部的压接部分的空间,此外,还需要确保配置端子连接部及推压部的空间,由此,成为阻害连接器小型化/低矮化的主要原因。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就是鉴于这种以往技术所存在的问题而提出来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小型化/低矮化的电线用连接器。
为了解决如上所述以往的问题,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1记载的电线用连接器包括设有连接包覆电线的导电金属性的压接端子和保持该压接端子的绝缘树脂制的壳体的插头,通过将该插头与插座连结,使得上述压接端子与保持在上述插座的连接端子接触,上述电线用连接器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压接端子,设有平板状的接触板部,以及从该接触板部的两端缘弯曲、互相隔开间隔对向的一对压接板部,在该压接板部,形成在与上述接触板部相反侧的端缘开口的缝隙状的压接槽;
在上述壳体,设有插入上述包覆电线的电线插入部,以及在插座侧表面部开口、与上述电线插入部连通的一对压接板部插入孔;
将上述各压接板部插入到上述各压接板部插入孔,在使得上述接触板部露出到上述壳体的插座侧表面部的状态,使得上述压接端子保持在上述壳体,且使得插入到上述电线插入部的上述包覆电线的芯线夹持在上述压接槽内。
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的构成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接触板部一体地设有从其表面朝与上述压接板部的相反侧膨起形状的膨出部。
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或2的构成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壳体设有与上述电线插入部的电线插入方向纵深侧部连通、且在壳体表面部开口的插入确认用窗。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SMK株式会社,未经SMK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739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