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抑菌作用的生物发酵麸皮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74003.1 | 申请日: | 2015-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623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韩瑨;郭本恒;吴正均;高彩霞;刘振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P21/00 | 分类号: | C12P21/00;A23K10/12;A23K10/37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朱水平;沈利 |
地址: | 20110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抑菌作用 生物 发酵 麸皮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抑菌作用的生物发酵麸皮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中所述具有抑菌作用的生物发酵麸皮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sp.)接种于麸皮培养基中,好氧培养获得发酵物;(2)将步骤(1)所得发酵物烘干即得。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采用固态发酵方法,菌种与原料单一,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有利于发酵麸皮品质的标准化与工业大规模生产的成本控制。本发明制备所得具有抑菌作用的生物发酵麸皮用于动物饲料产业后可有效缓解甚至可以从根本上改变现有动物养殖行业抗生素滥用的现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抑菌作用的生物发酵麸皮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麸皮是小麦加工主要副产物,具有来源广,成本低,易加工的特点,目前主要被用于饲料行业的初级原料使用。虽然麸皮中含有许多的营养成分(如淀粉,低聚糖,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等),但依然存在着大量难以被动物直接消化吸收的大分子物质(如粗纤维等),事实表明,利用微生物对麸皮进行发酵加工,不仅有助于大分子物质的分解吸收,同时凭借微生物代谢产生的有益物质提高了麸皮的应用价值,因此,生物发酵麸皮的将大大推动养殖水平的提高。
细菌素是某些细菌产生的具有抗菌活性的物质,主要成分为多肽、蛋白质或蛋白质复合物,最早由Jacob于1953年提出。近年来,广谱抗生素的普及甚至滥用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日益突出,新型抗生素替代品的研究迫在眉睫。作为蛋白质类物质的细菌素,由于可被蛋白酶降解,其安全性很高,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可以推断,如果能够利用细菌素产生菌对麸皮进行发酵,并将获得具有抑制有害菌活性的发酵麸皮应用于动物饲料中,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甚至解决目前动物养殖行业抗生素滥用的现状。然而,目前尚未发现具有抑菌活性的发酵麸皮的报道,同时,利用类芽孢杆菌对麸皮单独进行发酵方面的研究也属于空白状态。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针对目前具有抑菌活性生物发酵麸皮和类芽孢杆菌单菌发酵麸皮培养基的相关技术空白的现状,提供了一种具有抑菌作用的生物发酵麸皮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目前动物养殖行业抗生素滥用的现状,与当前消费者日益增强的食品安全要求构成了极大的矛盾和冲突,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发明人对具有抑菌性能的生物发酵麸皮的制备方法,特别是菌种的培养方式,麸皮培养基配方的选择和制备,发酵培养的温度、发酵培养的时间等一系列技术参数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筛选,最终得到了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所得具有抑菌性能的生物发酵麸皮产品。该生物发酵麸皮的来源天然,其制备方法工艺简便,所得生物发酵麸皮的保存稳定性极佳,能够获得稳定性极佳的抑菌技术效果。
本发明人发现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sp.)CGMCC No.8333,发酵麸皮培养基获得的发酵物经烘干制成发酵麸皮后,依然具有强烈抑菌活性,通过反复验证,该生物发酵麸皮的抑菌效果稳定,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之一为:一种具有抑菌作用的生物发酵麸皮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sp.)接种于麸皮培养基中,好氧培养获得发酵物;
(2)将步骤(1)所得发酵物烘干即得。
其中步骤(1)为将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sp.)接种于麸皮培养基中,好氧培养获得发酵物。其中所述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sp.)为本领域常规的类芽孢杆菌,较佳地为保藏编号为CGMCC No.8333的类芽孢杆菌。所述类芽孢杆菌为现有技术,其制备方法为本领域常规制备方法,或者通过从保藏中心购买获得。其中所述麸皮培养基为本领域常规的麸皮培养基,较佳地为小麦麸皮培养基。所述麸皮培养基的制备方法为本领域常规的制备方法,所述麸皮培养基的料液比较佳地为1:1~1:1.5,更佳地为1:1.2~1:1.4,所述的料液比为培养基中麸皮与水的质量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740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