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诱导酚酸积累作用的丹参内生菌及其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75259.4 | 申请日: | 2015-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3071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7 |
发明(设计)人: | 胡秀芳;杨随娟;梁宗锁;杨东风;李欧;杨瑞环;尤红;苏尚健;班善贇;沈书立;张露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01N63/00;A01P21/00;C12R1/38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212 | 代理人: | 金祺 |
地址: | 31001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诱导 积累 作用 丹参 内生菌 及其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然药用植物内生细菌——丹参内生菌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双子叶、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是我国的一种传统中药材,以根、茎入药。丹参用处十分广泛,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丹参可用于治疗活血通经,祛瘀止痛,清心除烦,主治经闭痛经、月经不调、热痹肿痛、心烦不眠、心绞痛等。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丹参在扩张冠状血管、改善微循环等方面疗效显著,目前多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其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据统计我国每年仅复方丹参滴丸的销售额就已超过10亿元,每年丹参原材料需求量达到近5万吨,且逐年呈上升趋势。然丹参的栽培和生长周期长且有效成分含量低,使得批量生产和临床使用非常困难;而且野生情况下的丹参的资源有限,采挖野生丹参会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稳。因此,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或器官培养,直接获得植物有效成分,必将成为发展的一种趋势。毛状根因其激素自养、生长迅速、周期短,且具有宿主植物完整代谢通路等特点,而被公认为较好的生产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原材料。但是毛状根也具有次生代谢产物产量低等与植物细胞培养一样的问题,这些都影响着毛状根的扩大培养乃至工业化生产。
植物内生菌是能从经过表面消毒的植物组织中分离或者从植物内部的汁液中获得,并且对植物表观上无危害即不导致明显病症的微生物。植物内生菌包括互惠共利的(mutualistic)和中性的(neutral)内共生微生物。
目前已经从很多植物的各种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中分离到内生菌。它们在植物体内的普遍性、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及功能多样性方面已有不少文献报道。内生菌经过长期的与植物发生相互作用,它们之间形成较复杂的关系。现已发现内生菌对宿主植物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促进宿主植物生长,提高宿主的生产力,可增强宿主对病、虫的抗性,因而在农业生产、生物控制和生物防治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2)、增强宿主植物对环境胁迫的抗性。如对干旱、全球气温上升、盐碱、重金属及其它有毒物质污染等的抗性;
(3)、促进宿主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生长在自然环境中的植物经常遭受不良因素如微生物入侵与伤害等胁迫,为了抵御不良环境,植物细胞往往产生次生代谢物质。目前人们已发现多种内生菌中能够促进宿主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如Trichoderma atroviride、Streptomyces pactum等。
近年来,利用诱导子刺激毛状根,研究植物次生代谢调控、促进药用植物次级代谢产物合成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能够诱导植物产生次生代谢物的物质叫做诱导子(Elicitor),如酵母提取物等生物诱导因子和金属离子等非生物诱导因子。在生物或者非生物因子的诱导下,植物的抗逆性会增强,同时促进植物次生代谢物质的积累。将微生物诱导子接入毛状根,是提高并获得丹参毛状根有效成分含量的崭新途径,必将从根本上解决当前丹参的质量控制问题和丹参栽培中面临的问题。
目前,国内外关于丹参生物诱导子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内生真菌,但内生细菌的研究较少,更没有绿针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hlororaphis)促进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研究报告。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丹参内生菌---绿针假单胞菌,该菌株可促进丹参毛状根酚酸类物质的积累,从而解决丹参毛状根培养过程中活性成分含量低、质量不稳定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丹参内生菌,为绿针假单胞菌LG1(Pseudomonas chlororaphis LG1),其保藏号为:CCTCC NO:M 2015082。
本发明海同时提供了上述丹参内生菌的用途:促进丹参毛状根中酚酸类物质含量的积累。酚酸类物质主要是指迷迭香酸、丹酚酸B。
作为本发明的丹参内生菌的用途的改进:促进丹参毛状根增重。
该丹参内生菌是发明人从丹参植株中分离到的一株细菌,经传统方法鉴定和分子鉴定表明它属于绿针假单胞菌,将其命名为绿针假单胞菌LG1(Pseudomonas chlororaphis LG1)。
分离方法为:
1)、将丹参的根经表面消毒处理后,加入无菌水进行研磨稀释,涂布于基础NA培养基平板上,于28~32℃培养1~3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7525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