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治疗瘾疹的中药在审
申请号: | 201510175521.5 | 申请日: | 2015-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584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发明(设计)人: | 闫玉枝 | 申请(专利权)人: | 闫玉枝 |
主分类号: | A61K36/815 | 分类号: | A61K36/815;A61P17/00;A61P17/04;A61K35/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36000 山西省朔州***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治疗 中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属中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瘾疹的中药。
背景技术:
瘾疹是以异常瘙痒、皮肤出现成块、成片状风团为主症的疾病,因其时隐时起,遇风易发,故名“瘾疹”,又称为“风疹块”“荨麻疹”。本病急性者短期发作后多可痊愈,慢性者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云:“此证俗名鬼饭疙瘩,由汗出受风,或露卧乘凉,风邪多中表虚之人。本病总因禀赋不耐,人体对某些物质过敏所致。可因卫外不固,风寒、风热之邪客于肌表;或因肠胃湿热郁于肌肤;或因气血不足,虚风内生;或因情志内伤,冲任不调,肝肾不足,而致风邪搏结于肌肤而发病。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无毒副作用、疗效好的治疗瘾疹的中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治疗瘾疹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份的药材制备而成:
桑白皮9-15份、地骨皮9-15份、当归9-15份、川芎6-12份、赤芍9-15份、熟地9-15份、防风6-12份、荆芥6-12份、茜草6-12份、旱莲草9-15份、紫草6-12份、蝉蜕6-12份、白鲜皮9-15份、每份为1克。
用法与用量:采用中药的常规水煎方法,水煎服用,每日一剂,每日两次、早晚空服。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优选方式之一,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桑白皮12份、地骨皮12份、当归12份、川芎9份、赤芍12份、熟地12份、防风9份、荆芥9份、茜草9份、旱莲草12份、紫草9份、蝉蜕9份、白鲜皮12份、每份为1克。
用法与用量:采用中药的常规水煎方法,水煎服用,每日一剂,每日两次、早晚空服。
本发明是一种见效快、疗效好,无任何副作用的中药制剂。
本发明药理分析:
桑白皮:味甘、苦,性寒,归肺、脾经;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地骨皮:味甘,性寒,归肺、肝、肾经;清虚热,降肺火,凉血止血。
当归:味甘、苦、平,性温,归心、肝、脾经;养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川芎:味辛,性温,归心包、肝、胆经;活血调经,活血行气,活血祛风通络。
赤芍:味酸、苦,性微寒,归肝、脾经;清热凉血,活血祛瘀。
熟地:味甘,性微温,归肝、肾经;养血,滋阴。
荆芥:味辛,性温,归肺、肝经;祛风散表、止咳、止痉、止痛、止痒、透疹、止血。
防风:味辛、甘,性温,归膀胱、肺、脾经;祛风解表、止痛、解痉、止痒。
茜草:味苦,性寒,归心、肝经;行血止血,通经活络。
旱莲草:味甘、酸,性寒,归肾、肝经;滋补肝肾,凉血止血。
紫草:味苦,性寒,归心包、肝经;凉血活血,清热解毒。
蝉蜕:味甘、咸,性凉,归肺、肝经;散风热,透疹止痒,退翳,利咽开音,解痉熄风。
白鲜皮:味苦,性寒,归脾、胃经;清热燥湿,祛风止痒。
下面结合临床实验数据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一般资料
发明人2007年12月-2012年12月间共收集160例瘾疹的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对照组6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等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2、试验方法
对照组口服息斯敏,按照说明书使用。15天为一个疗程。
治疗组采用中药的常规水煎方法,水煎服用,每日一剂,每日两次、早晚空服。15天为一个疗程。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
痊愈:瘾疹症状全部消失。
好转:瘾疹症状减轻。
无效:瘾疹症状无明显好转或加重。
3.2治疗统计结果见表1.
表1两组疗效比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闫玉枝,未经闫玉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755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流产后阴道出血的药剂
- 下一篇:一种治疗胃癌疼痛的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