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NFC载波切换的选择方法、装置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76287.8 | 申请日: | 2015-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2216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张子敬;路雄博;张晴 | 申请(专利权)人: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36/00 | 分类号: | H04W36/00;H04B5/00 |
代理公司: |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专利中心 11010 | 代理人: | 齐洁茹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nfc 载波 切换 选择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NFC载波切换的选择方法、装置和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载波切换请求方,用于检测己方支持的各可选载波当前的使用状态信息,并将其添加到按协议生成的切换请求消息中后,发送至载波切换选择方;载波切换选择方,用于接收切换请求消息,提取所述切换请求消息中携带的载波切换请求方支持的各可选载波当前的使用状态信息,并基于己方和载波切换请求方支持的各可选载波当前的使用状态信息,以能够最快建立载波通信为原则,选择一个载波,并将其发送至载波切换请求方。本发明在NFC载波协商时增加对可选载波当前使用状态的协商,根据通信双方可选载波使用状态的组合情况,选择出最优的可选载波进行数据传输,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距离无线通讯)载波切换的选择方法、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NFC协议中定义了支持NFC功能的两台移动终端可以通过NFC通信实现可选载波协商,最终确立传输数据所需要使用的载波技术。
具体地,NFC Forum定义了Connection Handover规范,即连接切换规范。该连接切换规范定义的连接切换协商过程如图1所示。切换请求方向切换选择方发送切换请求消息。该消息中包含切换请求方支持的可选载波的数量、类型等,也包括这些载波的相关配置信息。以Wi-Fi为例,这些配置信息包括AP(Access Point,接入点)的SSID(Service SetIdentifier,服务集标识)和密码等。切换选择方收到切换请求消息后,比较自己所支持的通信载波技术并向切换请求方返回切换选择消息,若双方支持的通信载波技术无法匹配,则切换选择方将返回一个不包含任何可选载波技术的切换选择消息。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切换请求消息中的可选载波列表为Wi-Fi和Bluetooth,Wi-Fi在前,一般认为前边的优先级高于后边的。因此上图中切换选择方发送的切换选择消息中的载波为Wi-Fi。如切换选择方不支持Wi-Fi,其才会考虑使用Bluetooth。
可见,规范仅定义了通过NFC技术在两个NFC设备间协商和激活其他无线通信技术(如Wi-Fi、蓝牙等)的工作流程以及相应的消息格式。但规范中对于有多种可选载波的情况却没有具体说明,一般可使用默认优先级的方式来指定优选的载波技术,但对于很多场景不适用这种默认优先级策略,导致数据无法迅速传输或者传输效率极差,比如:默认使用蓝牙为优选载波,但当两台NFC终端进行载波协商时,某台终端可能正在和其他终端进行蓝牙数据传输,那么此时如果要使用蓝牙传输文件,那必须等待之前的数据传输完成后才可,这种情景下,降低了传输效率,且用户体验很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NFC载波切换的选择方法、装置和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连接切换协商流程不考虑载波状态,影响数据传输效率的问题。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NFC载波切换的选择方法,包括:
载波切换请求方检测己方支持的各可选载波当前的使用状态信息,并将其添加到按协议生成的切换请求消息中;
载波切换请求方将所述切换请求消息发送至载波切换选择方。
可选地,本发明所述方法中,所述将各可选载波当前的使用状态信息添加到按协议生成的切换请求消息中,进一步包括:
以载波的使用状态信息作为载波优先级设置条件,重新设置切换请求消息中包含的可选载波列表中各载波的优先级顺序。
可选地,本发明所述方法中:
所述各可选载波当前的使用状态信息,包括:使用状态或空闲状态;
所述以载波的使用状态信息作为载波优先级设置条件,包括:以空闲状态下的载波优先级顺序高于使用状态下的载波优先级顺序作为载波优先级设置条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7628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