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回声古筝在审
申请号: | 201510176753.2 | 申请日: | 2015-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789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15 |
发明(设计)人: | 徐宝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宝华 |
主分类号: | G10D1/00 | 分类号: | G10D1/00;G10D3/02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淮海专利事务所 32205 | 代理人: | 华德明 |
地址: | 221008 江苏省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回声 古筝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古筝,具体涉及一种回声古筝,属于乐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古筝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其结构主要由面板、雁柱、琴弦、前岳山、弦钉、调音盒、琴足、后岳山、侧板、出音口、底板、穿弦孔组成;筝的形制为长方形木质音箱,弦架“筝柱”(即雁柱)可以自由移动,一弦一音,按五声音阶排列;最早以25弦筝为最多(分瑟为筝),唐宋时有弦十三根,后增至十六根、十八弦、二十一弦等,最常用的规格为二十一弦;通常古筝的型号前用S163-21,S代表S形岳山,是王巽之与缪金林共同发明,163代表古筝长度是163厘米左右,21代表古筝弦数21根。
传统古筝在制作上主要取材于梧桐木,并用“刳桐为体”和“匣式拼合”两种方式制成。音箱是长条形,面板横断面为弧形,底板平直,也可有弧度(称为双弧筝),在底板上开设两个音孔(古称“越”)。筝分筝首、筝身、筝尾三部分。以前后弦梁为分界,右端前梁为筝首,左端后梁为筝尾。两梁之间为筝身(古称“隐间”),面板为封闭式,梁架结构较为密实,底板发音孔较小,这样的筝箱结构造成了声音在筝箱内穿透力不强,声音较为低沉,古声古韵的声音无法充分体现出来。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回声古筝,增强古筝声音的穿透力,使古筝的音色更加清澈、委婉,更加适合现代表演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回声古筝,包括筝箱、前岳山、后岳山、雁柱、弦线和弦钉,筝箱由面板、前侧板、后侧板、底板、筝头和筝尾组成,前岳山、后岳山和雁柱均设在面板上,弦线通过弦钉固定在前岳山和后岳山之间,筝箱内设有支撑面板的梁架,底板上开有若干发音孔,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上开有两个圆形发音孔,筝箱内部嵌入具有密集圆孔的蜂窝板,底板上开有四个椭圆形发音孔,蜂窝板上同样开有与底板上发音孔形状相同的四个发音孔,蜂窝板上的发音孔与底板上的发音孔交错布置。
筝箱内的梁架具有三个且间隔一定距离,所述梁架上设有交叉布置的开孔。
所述古筝的面板、底板和蜂窝板均为弧形板,底板和蜂窝板的弧形半径相同,面板的弧形半径大于底板的弧形半径。
面板的下侧黏贴有两个音梁,所述音梁位于雁柱两端的正下方,且音梁为脊型。
所述前岳山两侧镶嵌有骨片,前岳山上端固定有压条;筝尾处镶嵌有骨片。
面板上的圆形发音孔直径约为60mm,蜂窝板上的圆形孔直径约为10mm。
所述面板为10mm厚的桐木板,蜂窝板为5mm厚的桐木板。
古筝的开孔位置对古筝发声有较大影响,根据谐振力分析,琴弦在弹拨时会有一个固定的频率,古筝的雁柱为传导系统,把琴弦的振动传递到古筝的共振系统即筝箱,当在古筝的顶面开孔时,有利于中低音的发出,侧板开孔有利于高音的发出;在本发明中增加了蜂窝板,蜂窝板将筝箱分为上下两部分,实际上有两个共鸣区域,声音传递至筝箱内在蜂窝板的上方区域产生共振,声音穿过蜂窝板上的发音孔传递至蜂窝板下方区域再次产生共振,两个共鸣区域产生的声音交相呼应,再由底板处的较大的发音孔传出,使得音色更加圆润和悠长;蜂窝板上的发音孔与底板上的发音孔大小相同,位置相互交错,当声源由蜂窝板传递至底板时,由于两者之间的发音孔交错排列,会减少共鸣音中刺耳的高音,使音色更具古韵;将封闭形梁架变为开孔形梁架,进一步促进声音的共振与发出;所述面板、蜂窝板和底板均为弧形,可以延长声音在音箱内的交替混响时间,回声效果明显;音梁黏贴在面板的背部,并位于雁柱的下方,音源由面板上的雁柱传至筝箱时,脊型的音梁可以避免演奏时中空音的产生,是声音更具古色;筝箱厚度增加至10mm,增大了声音的传输空间,增强了声音的穿透力,且桐木材质较轻具有足够的弹性,因而极易产生音箱整体共鸣,使发声效率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透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侧面透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中A-A向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中蜂窝板示意图图。
图6为本发明中底板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梁架结构图;
图8为音梁的主视图;
图9为图8的俯视图。
图中:1、前岳山;2、后岳山;3、雁柱;4、弦线;5、弦钉;6、面板;6.1、发音孔;7、前侧板;8、后侧板;9、底板;9.1、椭圆形发音孔;9.2、矩形发音孔;10、筝头;11、筝尾;12、梁架;13、蜂窝板;13.1、发音孔;14、骨片;15、压条;16、音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宝华,未经徐宝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7675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