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优质稻米精加工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77293.5 | 申请日: | 2015-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7217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22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祥;熊红波;杨晓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红河卧龙米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B5/02 | 分类号: | B02B5/02;B02B7/00;B02B1/04;B02B1/08;B07C5/342 |
代理公司: | 昆明大百科专利事务所53106 | 代理人: | 李云 |
地址: | 661602 云南省红河***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优质 稻米 精加工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稻米加工工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稻米加工技术可概括为以下三大类型:
(1)简易型。其工艺技术路线是清杂除石→脱壳→选糙→碾米1-2道→米粞分离→成品。这种加工方式只能适用于小规模生产,主要集中在乡镇农村就地加工,生产成本低、米价最便宜,成品米基本断杂。主要提供给温饱型消费群体。
(2)通用型。其工艺技术路线是清杂→去石→脱壳→选糙→碾米3-4道→抛光1-2道→白米分级→计量包装→成品,这种加工方式的主要特点是除杂、去石彻底、多机轻碾增碎少、注重原粮品质和口感、成品米断杂、米粒表面光洁、碎米少、价格实惠,主要满足小康型消费者的需求。
(3)高档型。其工艺技术路线是清杂→去石→脱壳→选糙3-4道→白米分级→抛光1-2道→白米精选→色选→自动计量真空包装→成品。这种加工方式代表了我国目前大米加工的先进技术,其特点是加工工艺完善、一次性投资大、加工成本高、成品米纯净整齐、光洁、米价高,适合于富裕型群体的消费且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但从整体上分析,现有的稻米精加工技术仍然存在以下不足:
(1)加工成的产品稳定性和可靠性差,外观粗糙,绝大多数产品还没有制定出可靠性标准。
(2)制米业技术严重滞后,缺少稻米干燥,糙米、白米调质和配米等重要加工工序,造成加工整米率低、保质期短、含杂、异色粒等问题严重,加工和销售成本过高,制约了稻米加工企业的发展。
(3)缺乏副产品综合利用途径。 稻谷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副产品稻壳、碎米、油糠没有得到利用,稻米深加工增值新技术较少,给加工企业造成了极大的成本压力和环保压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对优质稻谷进行综合利用深加工,提高最终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的稻米精加工工艺。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优质稻米精加工工艺,其加工流程为:一次磁选→初清→计量→筛理→去石→二次磁选→砻谷→谷糙分离→三次磁选→超声波雾化调质→碾米→一次抛光→白米一次分级→病斑粒色选→二次色选→四次磁选→二次抛光→白米二次分级→计量包装;所述超声波雾化调质是利用超声波雾化加湿方式对米粒进行加湿,调质时间为10~20分钟,调质温度控制在30~40℃之间,单位加湿量为0.5-5%,实际渗入量为2-3%,最终加工得到的精米水分不大于14%;调质剂采用超声波雾化水;所述病斑粒色选是利用光电色选装置将大米中的异色颗粒自动分拣出来,在整个加工流程中进行全过程降温,控制加工过程中温升不超过5℃。
本发明还可采用病斑色选加强工序,在第一次病斑粒色选工序的基础上增加二次色选工序,提高色选效率和纯度,进一步改善成品米品质。
在整个加工流程中进行全过程降温的降温方法是在加工线路上设置吸风系统降温。
本发明在白米二次分级后增加成品米渗硒工序,所述成品米渗硒的具体方法是将酵母硒通过电脑控制按需要值准确配入发生罐,使硒渗入置放在发生罐内的成品米;硒渗入量配比控制在每公斤米渗入18~20微克酵母硒;所述酵母硒为无机硒发酵所得。通过对大米淀粉结构的物理渗入提高大米营养品质及加工品质。
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红河卧龙米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云南红河卧龙米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7729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