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中药在审
申请号: | 201510177513.4 | 申请日: | 2015-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715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15 |
发明(设计)人: | 王淑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淄博夸克医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8905 | 分类号: | A61K36/8905;A61P1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5086 山东省淄博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治疗 泌尿系 结石 中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中药。
背景技术
泌尿系结石,是指肾脏、输尿管、膀胱结石而言,属中医砂、石淋范畴。究其病因病机为湿热蕴结下焦,阻滞气机,致使气血运行不畅,津液运转不利,体液被热邪煎熬日久,聚而成石,结石与湿热停留,阻碍气血运行必成瘀血;结石损伤血络,血液外溢,或内阻而成瘀血,因而湿热瘀血是结石的主要病因。肾虚而致膀胱气化不利,为结石形成的内在根本因素。机体抗病能力低下,则可因气化不利而瘀滞,或因湿热蓄积,气血热结,致使结石形成。肾虚为本,邪实为标。故临床立法用药,当时时顾护肾气,做到消中寓补、标本兼治。补肾气能改善肾功能,健全分清泌浊机能,调畅气血,通利水道,从而使结石从病灶排出。砂石结聚于体内是本病的中心环节,结石不除,则病体难以康复,结石停留,不仅使肾脏受损,影响其气化功能,更加重了体内气血阻滞,膀胱气化不利。结石日久,轻则发生尿路梗阻,重则致肾功能衰竭。
本发明所涉及药材研究现状如下:
王不留行【别名】 留行子、奶米、王牡牛、大麦牛。【 来源 】本品为石竹科植物麦蓝菜的干燥成熟种子。夏季果实成熟、果皮尚未开裂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性味】 苦,平。【归经】 苦,平。【功能主治】活血通经,下乳消肿。用于乳汁不下,经闭,痛经,乳痈肿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4.5~9g。【注意】 孕妇慎用。失血病、崩漏病并须忌之。【摘录】《中华本草》。
金线草【别名】毛蓼、山蓼、一串红、铁拳头、红花铁菱角、蓼子七、鸡心七、九龙盘. 【 来源 】 蓼科金线草属植物金线草,以根或全草入药。秋季采全草,割下茎叶,分别晒干备用。【性味】 辛,凉。【功能主治】凉血止血,祛瘀止痛。用于吐血,肺结核咯血,子宫出血,淋巴结结核,胃痛,痢疾,跌打损伤,骨折,风湿痹痛,腰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摘录】《中华本草》。
海金砂【别名】 金沙藤、左转藤、蛤蟆藤、罗网藤、铁线藤、吐丝草、鼎擦藤、猛古藤。【 来源 】本品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 的干燥成熟孢子。秋季孢子未脱落时采割藤叶,晒干,搓揉或打下孢子,除去藤叶。【性味】 甘、咸,寒。【归经】归膀胱、小肠经。【功能主治】清利湿热,通淋止痛。用于热淋,砂淋,石淋,血淋,膏淋,尿道涩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注意】 肾阴亏虚者慎服。【摘录】《中华本草》。
瞿麦【别名】 石竹子花、十样景花、洛阳花。【 来源 】本品为石竹科石竹属植物瞿麦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花果期采割,除去杂质,干燥。【性味】苦,寒。【归经】归心、小肠经。【功能主治】利尿通淋,破血通经。用于热淋,血淋,石淋,小便不通,淋沥涩痛,月经闭止。【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注意】孕妇慎用。【摘录】《中华本草》。
冬葵子【别名】葵子、葵菜子。 【 来源 】为锦葵科植物冬葵的种子。【性味】甘,寒。【归经】 入大小肠、膀胱经。【功能主治】 利水,滑肠,下乳。治二便不通,淋病,水肿,妇女乳汁不行,乳房肿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注意】脾虚肠滑者忌服,孕妇慎服。【摘录】《中华本草》。
萹蓄【别名】 萹蓄竹、萹竹、萹茿、畜辩、萹蔓、扁蓄、地萹蓄、编竹、扁畜、粉节草、道生草、扁竹、扁竹蓼、乌蓼、大蓄片、野铁扫把、路柳、疳积药、斑鸠台、蚂蚁草、猪圈草、桌面草、路边草、七星草、铁片草、竹节草、扁猪牙、残竹草、妹子草、大铁马鞭、地蓼、牛鞭草、牛筋草、 路柳、斑鸠台、扁猪牙萹蓄.【 来源 】为蓼科植物萹蓄的全草。【性味】苦,寒。【归经】入膀胱经。【功能主治】治热淋,癃闭,黄疸,阴蚀,白带,蛔虫,疳积,痔肿,湿疮。【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注意】【摘录】《中华本草》。
石韦【别名】 小石韦、飞刀剑、石皮、石剑、石兰、金茶匙。【 来源 】本品为水龙骨科植物庐山石韦、石韦或有柄石韦的干燥叶。全年均可采收,除去根茎及根,晒干或阴干。【性味】 甘、苦,微寒。【归经】归肺、膀胱经。【功能主治】利尿通淋,清热止血。用于热淋,血淋,石淋,小便不通,淋沥涩痛,吐血,衄血,尿血,崩漏,肺热喘咳。【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注意】阴虚及无湿热者忌服。【摘录】《中华本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淄博夸克医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淄博夸克医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775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治疗肾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 下一篇:治疗胆囊炎的中药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