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木炭工艺品的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178356.9 | 申请日: | 2015-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597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郑启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启彬 |
主分类号: | B44C5/00 | 分类号: | B44C5/00;B44C3/04;C10B55/02;C10B53/02;C10B53/08 |
代理公司: | 南昌佳诚专利事务所 36117 | 代理人: | 闵蓉 |
地址: | 33006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木炭 工艺品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工艺品制作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木炭工艺品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炭雕是由优质的木质碳、果壳碳、矿物质碳等活性炭末,经过几十道工序深加工而成的活性炭成型后,经传统手工工艺雕刻。传统手工工艺雕刻的炭雕通常是将炭末与粘接剂混合后制成的炭雕毛坯,然后进行雕刻加工,这种材料的活性炭由于表面活性毛孔都被粘接剂堵死,失去了活性炭本身的吸附作用。而且,人工手工雕刻的成本非常高,生产效率低,无法大量成批量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保持活性炭天然特性、生产效率高的木炭工艺品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木炭工艺品的制造方法,制作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将原料根据挤压模具的形状,挤压成型。
(2)将步骤(1)中挤压成型的工艺品与木炭机制棒混合摆放,放入炭化窑内进行焙烧炭化,焙烧时间为2至10天。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步骤(1)中所述原料为炭粉、木焦油、面粉固定剂的混合物,所述木焦油占总重量的2%~40%,所述面粉固定剂占总重量的1%~20%。
作为本发明的更进一步技术方案,步骤(1)中所述原料为生物质粉末,所述挤压成型过程中,原料的温度需达到50℃至300℃。
作为本发明的更进一步技术方案,步骤(1)中所述原料为生物质粉末和炭粉的混合物,所述炭粉占总重量的2%~50%,所述挤压成型过程中,原料的温度需达到50℃至300℃。
作为本发明的更进一步技术方案,步骤(1)中所述原料中的生物质粉末为木屑或竹屑。
作为本发明的更进一步技术方案,步骤(1)中所述原料中的生物质粉末中的含水量为8%至12%。
作为本发明的更进一步技术方案,步骤(2)中,焙烧温度根据焙烧整个过程的调整,从起始的50℃逐步升高到700℃至1000℃。
本发明步骤简单,采取了直接通过模具将炭粉、生物质粉末等原料直接压制成型,然后进行焙烧的步骤。本发明所述步骤无需添加粘接剂即可达到较高的强度,基本不出现松散情况,稳定性强,同时保留了活性炭其本身的高吸附性等天然特性。本方法生产效率高,可以成批量生产,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一。
(1)将炭粉、木焦油、面粉固定剂的混合物,根据挤压模具的形状,挤压成型,木焦油占总重量的2%,所述面粉固定剂占总重量的20%。
(2)将步骤(1)中挤压成型的工艺品与木炭机制棒混合摆放,放入炭化窑内进行焙烧炭化,焙烧时间为2天,焙烧温度根据焙烧整个过程的调整,从起始的50℃逐步升高到700℃。
实施例二。
(1)将炭粉、木焦油、面粉固定剂的混合物,根据挤压模具的形状,挤压成型,木焦油占总重量的10%,所述面粉固定剂占总重量的10%。
(2)将步骤(1)中挤压成型的工艺品与木炭机制棒混合摆放,放入炭化窑内进行焙烧炭化,焙烧时间为5天,焙烧温度根据焙烧整个过程的调整,从起始的50℃逐步升高到900℃。
实施例三。
(1)将炭粉、木焦油、面粉固定剂的混合物,根据挤压模具的形状,挤压成型,木焦油占总重量的40%,所述面粉固定剂占总重量的1%。
(2)将步骤(1)中挤压成型的工艺品与木炭机制棒混合摆放,放入炭化窑内进行焙烧炭化,焙烧时间为10天,焙烧温度根据焙烧整个过程的调整,从起始的50℃逐步升高到1000℃。
实施例四。
(1)将含水量为8%的木屑或竹屑根据挤压模具的形状,挤压成型,挤压过程中,原料的温度需达到50℃。
(2)将步骤(1)中挤压成型的工艺品与木炭机制棒混合摆放,放入炭化窑内进行焙烧炭化,焙烧时间为2天,焙烧温度根据焙烧整个过程的调整,从起始的50℃逐步升高到700℃。
实施例五。
(1)将含水量为10%的木屑或竹屑根据挤压模具的形状,挤压成型,挤压过程中,原料的温度需达到150℃。
(2)将步骤(1)中挤压成型的工艺品与木炭机制棒混合摆放,放入炭化窑内进行焙烧炭化,焙烧时间为6天,焙烧温度根据焙烧整个过程的调整,从起始的50℃逐步升高到800℃。
实施例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启彬,未经郑启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7835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