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固液分离预灰桶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78656.7 | 申请日: | 2015-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052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陈黔;曾淮海;黄志柯;聂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宁易速德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3B20/02 | 分类号: | C13B20/02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汇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5114 | 代理人: | 梁山丹 |
地址: | 530022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分离 预灰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糖设备,特别是指一种自动固液分离预灰桶。
背景技术
制糖过程一般包括提汁、清净、蒸发、结晶、分蜜、干燥等工序,其中清净流程为预灰—加热—主灰—一次碳酸饱充—一次过滤。预灰是清净工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预灰质量的好坏对后续工序有很大影响。预灰桶是预灰过程中,用于加入少量石灰乳或再加回流汁处理混合汁或渗出汁的设备。
预灰过程中大量杂质凝絮物在一起,大多数预灰设备不能对凝絮物进行处理。凝絮物跟随预灰汁一起进入主灰设备后再次溶解,如此一方面增大了主灰工序负担,另一方面也影响到了糖汁的浓度。
一些发明人也尝试在主灰工序之前对絮凝物做出处理以提高糖汁浓度,例如:
【名称】一种碳酸法生产工艺中预灰汁分离装置,【专利号】CN201320165993.9,【申请日】2013.04.07,公开一种碳酸法生产工艺中预灰汁分离装置,设有预灰槽,预灰槽与气浮分离装置的输入管道连接,气浮分离装置的两路输出管道分别与清液储罐、浊渣储罐连接,清液储罐通过泵与主灰桶连接,浊渣储罐通过泵外排。
该实用新型采用气浮分离装置将在预灰工序中已经絮凝的大部分杂质预先分离除去,实现固液分离,有效地提高了物料的纯度。但是所述气浮分离装置,物料输送过程,采用了多处泵吸设备,耗能比较严重;固液分离过程,采用气浮技术,流程也相对复杂。
因此,预灰工序结束后将凝絮物除去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现有技术不能在低耗能的前提下便捷地实现固液分离,有必要做出进一步的技术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耗能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自动固液分离预灰桶。
本发明的自动固液分离预灰桶,包括桶体和设置在桶体上的搅拌器、蔗汁入口、石灰乳入口;所述桶体分为反应室、絮凝室、过滤室和分离液槽四个部分,各腔室之间的隔板上开有带阀门的通道口;过滤室与分离液槽之间的通道口上置设有用于滤除凝絮物的过滤网框,所述过滤网框可绕支撑轴自由旋转;过滤室底部由中间向桶体两侧的凝絮物排放口倾斜。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杂质凝絮物与预灰汁分离的,预灰汁下落过程中,尺寸比过滤网格要大的凝絮物直接被拦截下来,伴随着过滤网框的转动,这部分凝絮物最终掉落在过滤室底部;而预灰汁则直接透过网格,进入分离液槽内。对于尺寸相对较小的凝絮物,由于预灰汁下落过程以及撞击过滤网框过程都会产生气泡,这些气泡能阻碍小尺寸的凝絮物透过网格,从而实现固液分离。
预灰汁经过过滤后,有效避免了凝絮物跟随预灰汁一起进入主灰设备后再次溶解,减轻了主灰工序负担,另一方面也提高了糖汁的洁净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所述过滤网框不接触通道口边缘,并且其转动轴位于通道口上方。
过滤网框不接触通道口边缘,是为了保证过滤网框不受通道口约束,自由旋转。而转动轴的位置,能使凝絮物随网框转动到该位置以下区域后,由于失去网框的支撑作用而掉落在过滤室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所述过滤网框的一端支撑轴与电机连接,由电机驱动过滤网框旋转;所述电机为变频电机,电机的控制芯片根据电机转轴的压力来控制电机转动,包括压力采样模块和驱动模块;压力采样模块集成了压力传感器,负责收集转轴的压力数据;驱动模块先根据压力数据计算出对应的转动策略,再通过电机驱动过滤网框旋转。
变频电机的作用是根据预灰汁流速来调整过滤网框的旋转速度,防止凝絮物在网框上积累,获得更好的过滤效果。因为流速越大,预灰汁对过滤网框的冲击力就越大,由于连带作用,电机转轴的压力值就越大;只要测出该压力值,就能感知预灰汁流速,以此为依据调整过滤网框的旋转速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分离液槽通过底部的输出管道连接下一工序设备;输出管道上设有流量控制阀,该控制阀可由计算机或人工控制。
加设流量控制阀可以灵活控制预灰汁的输出,使预灰工序与后面的主灰、一碳饱充、一次过滤等工序更加协调,提高糖汁质量。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分离液槽的槽底向输出管道方向倾斜,倾斜角度为5-10°。
槽底倾斜设计有利于顺畅排出预灰汁,避免死角。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反应室与絮凝室之间的隔板为倒锥形;所述絮凝室与过滤室之间的隔板为正锥形。
以上桶体结构,使未经过处理的汁液在反应室内充分反应,预灰结束的汁液在絮凝室内停留,让尽可能多的杂质凝絮在一起,方便过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宁易速德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南宁易速德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786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