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面积量子点发光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79347.1 | 申请日: | 2015-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7933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发明(设计)人: | 曹进;张雪;周洁;谢婧薇;陈赟汉;陈安平;魏翔;张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33/36 | 分类号: | H01L33/36;H01L33/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24 | 代理人: | 吴平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面积 量子 发光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大面积的量子点发光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量子点发光二极管是介于液晶和OLED之间的新型技术,其拥有成本低、低功耗等优点而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正逐渐被广泛使用,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传统量子发光器件结构为层叠式,光通过多层结构激发出来,各层都会对光造成不用程度的损害,在大面积的量子发光装置上问题更加严重。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出光效率不高的问题,提供一种大面积量子点发光装置。
一种大面积量子点发光装置,包括:基板;阴极部,包括依次层叠的阴极、电子注入层和电子传输层,所述阴极设置在所述基板上;阳极部,包括依次层叠的阳极、空穴注入层和空穴传输层,所述阳极设置在所述基板上;以及量子发光层,所述量子发光层连接所述阴极与所述阳极部,所述阴极部与所述阳极部设置在所述量子发光层相同侧。所述阴极部与所述阳极部数量均为多个,所述阴极部与所述阳极部呈阵列交替排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量子发光层包覆所述阴极部与所述阳极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板依次包括:第一绝缘层、第一导电层、第二绝缘层、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绝缘层开设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连接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阴极;贯穿于所述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导电层及所述第二绝缘层而设置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连接所述第二导电层与所述阳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板依次包括:第一绝缘层、第一导电层、第二绝缘层、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绝缘层开设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连接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阳极;贯穿于所述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导电层及所述第二绝缘层而设置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连接所述第二导电层与所述阴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外层为绝缘层,内层为导电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板表面设置有反光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量子发光层掺杂红色量子点、绿色量子点以及蓝色量子点,所述绿色量子点、红色量子点以及蓝色量子点掺杂浓度依次降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红色量子点:绿色量子点:蓝色量子点的浓度比例为8:12:1。
上述大面积量子点发光装置,将阴极部与阳极部设置在量子发光层的相同侧,大部分光可直接从量子发光层毫无阻挡地发射出来,避免了传统器件结构中各层对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耗,提高光亮度。此外,对阴极部和阳极部采用阵列式的交替排列方式,各电极四周均分布为极性相反电极,充分促进了电子与空穴的迁移与复合,提高电极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大面积量子点发光装置的电极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基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单个发光单元的结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本发明提出的大面积量子点发光装置包括:基板10、阴极部20、阳极部30以及量子发光层40。
参见图1。具体地,基板10采用大面积整块基板,基板10用于承载量子发光器件。
阴极部20,包括依次层叠的阴极21、电子注入层22和电子传输层23。其中阴极21设置在基板10上,电子注入层22、电子传输层23垂直于基板在阴极21上形成,电子注入层22提供量子点发光的电子,经过电子传输层23传输至发光层与空穴发生复合。
阳极部30,包括依次层叠的阳极31、空穴注入层32和空穴传输层33。与阴极部20类似,阳极部30层叠结构垂直于基板10上形成,阳极31设置在基板10上,空穴注入层32、空穴传输层33依次在其上形成。阴极部20与阳极部30形成直立于基板10上的层状柱体结构。
阴极部20与阳极部30的数量均为多个,在基板上成阵列交替式分布,阴极部20与阳极部30间隔排列。在基板10上通过掩膜板的方式,覆盖住阳极区域,阴极区域镂空,利用蒸镀依次在基板上制造阴极21、电子注入层22与电子传输层23,同样利用掩膜板方式形成阳极部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793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