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阻燃保温墙体在审
申请号: | 201510180283.7 | 申请日: | 2015-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755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15 |
发明(设计)人: | 李少帅;李明哲;刘亚莉;李少许;李国朋;刘苗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少帅 |
主分类号: | E04B2/00 | 分类号: | E04B2/00;E04B1/76;E04B1/9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2477 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阻燃 保温 墙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节能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阻燃保温墙体。
背景技术
我国能源资源相对匮乏,长期能源供应面临严峻挑战,经济发展与能源供需环境矛盾日益突出。建筑节能是执行国家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政策的主要内容,是贯彻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建筑节能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外墙保温技术因自身的优势被广泛地运用于建筑工程中,逐渐成为建筑保温节能形势的主流,在建筑行业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外墙保温系统复合在结构墙体外侧,其本身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无论是抵抗相邻建筑火灾的侵害还是阻止本身建筑火势的进一步蔓延都是重要的。
在国家技术政策和节能标准的推动下,我国对于外墙保温材料的防火技术的发展越来越重视。传统的EPS、XPS或PU等有机保温材料,虽然很难达到国家规定的建筑防火要求,但因价廉、保温、绝热效果好等优点,在考虑经济性和实用性的基础上,完全杜绝使用这类材料目前仍有一定难度,仍被广泛应用在建筑外墙保温中。有必要发展一些新的阻燃技术来确保有机保温材料在使用中的安全性,同时不影响体系的保温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建筑阻燃保温墙体,有机保温层中添加有无卤阻燃剂,且有机保温层外包裹上一层玻化微珠保温砂浆防火层,能够在不影响体系的保温性的同时,对有机保温层进行全方位阻隔燃烧,实用安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建筑阻燃保温墙体,包括墙体(1)、粘结层(2)、阻燃保温层(3)、防潮层(4)、抗裂防护层(5)和饰面层(6),所述的阻燃保温层(3)包括外面包裹着的防火层(31)和内部的有机保温层(32),所述的防火层(31)是玻化微珠保温砂浆,所述的有机保温层(32)中添加有阻燃剂,所述的抗裂防护层(5)包括聚合物抗裂抹面砂浆(51)和加强网(52)。
优先的,所述的粘接层(2)为聚合物粘结砂浆。
优先的,所述的有机保温层(32)为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或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优先的,所述的有机保温层(32)中添加的阻燃剂为膨胀型无卤阻燃剂。
优先的,所述的防潮层(4)为有机硅橡胶。
优先的,所述的抗裂防护层(5)中的加强网(52)为耐碱加强型网格布或镀锌钢丝网。
优先的,所述的饰面层(6)为氟碳涂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有机保温层(32)的外面全方位包裹着一层玻化微珠保温砂浆防火层(31),因其自身具有较好的保温、隔热性,所以对体系的保温性没有影响,同时能够弥有机保温材料防火性能差、强度低等缺陷。
(2)有机保温层(32)中添加的是无卤阻燃剂,能够防止含卤阻燃材料在阻燃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烟雾和有毒的腐蚀性卤化氢气体,造成二次危害。
(3)有机硅橡胶防潮层(4)的存在,能够降低玻化微珠保温砂浆防火层(31)的吸水率,保证保温体系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一种建筑阻燃保温墙体的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介绍。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建筑外阻燃保温墙体,包括墙体(1)、粘结层(2)、阻燃保温层(3)、防潮层(4)、抗裂防护层(5)和饰面层(6),阻燃保温层(3)包括外面包裹着的防火层(31)和内部的有机保温层(32),其中防火层(31)是玻化微珠保温砂浆,有机保温层(32)是添加有膨胀型无卤阻燃剂的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防潮层(4)为有机硅橡胶,抗裂防护层(5)包括聚合物抗裂抹面砂浆(51)和镀锌钢丝网(52),饰面层(6)为氟碳涂料。
以上仅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方法并不局限于此,如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过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方法及其实施方式,均应当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少帅,未经李少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802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