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载荷低结构复杂度双共轴双旋翼无人飞行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82069.5 | 申请日: | 2015-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5985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25 |
发明(设计)人: | 王少萍;吴易霖;张益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C27/10 | 分类号: | B64C27/10;B64C27/12;B64C11/32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创新实专利事务所11121 | 代理人: | 周长琪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载荷 结构 复杂度 双共轴双旋翼 无人 飞行器 | ||
1.一种大载荷低结构复杂度双共轴双旋翼无人飞行器,包括机体、控制系统与起落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体中机身左右两侧安装有旋翼传动机构;通过机体上安装的传动机构将动力分别传递经驱动轴至机体两侧的旋翼传动机构;
所述旋翼传动机构包括四个锥齿轮、上旋翼传动杆、下旋翼传动杆与随动杆;四个锥齿轮相互啮合,其中,相对两个锥齿轮分别固定在驱动轴右端与随动杆左端;另两相对锥齿轮分别固定在上旋翼传动杆与下旋翼传动杆的输入端;上旋翼传动杆和下旋翼传动杆分别通过轴承与旋翼机舱相连,输出端分别安装上旋翼与下旋翼。
上述上旋翼传动杆与上旋翼间安装有全变距机构,用来调整六片桨叶的安装角,实现无人机飞行器的俯仰角和滚转角的调节;下旋翼传动杆与下旋翼间安装有变总距机构,用来调整六片桨叶的安装角,实现无人飞行器总距的调节,控制飞行器的偏航角以及总升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大载荷低结构复杂度双共轴双旋翼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由左半部与右半部构成;左半部与右半部结构相同,包括支撑杆、主支撑架、旋翼机舱;支撑杆左端与主支撑架紧配合固定,右端与旋翼机舱紧配合固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大载荷低结构复杂度双共轴双旋翼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变距机构包括三个全变距操控舵机、六根全变距球头拉杆A、三根全变距球头拉杆B与一个全变距转换盘;其中,全变距转换盘通过调心球轴承与上旋翼传动杆套接;全变距转换盘采用上下双层结构,上层周向上具有六个连接球头,分别与六根全变距球头拉杆A一端球铰接;六根全变距球头拉杆A的另一端分别与上旋翼中桨盘上的六个桨夹下端设计的连接球头球铰接;下层周向上具有三个连接球头,分别与三根全变距球头拉杆B一端球铰接;三根全变距球头拉杆B的另一端分别三个全变距操控舵机输出轴相连。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大载荷低结构复杂度双共轴双旋翼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变总距机构包括一个变总距舵机、六根变总距球头拉杆A、一根变总距球头拉杆B与变总距转换盘;其中,变总距转换盘通过直线轴承与下旋翼传动杆套接;变总距转换盘采用双层结构,下层周向上具有六个连接球头,分别与 六根变总距球头拉杆A一端球铰接;六根变总距球头拉杆A的另一端分别与下旋翼中桨盘上的六个桨夹上端设计的连接球头球铰接;上层周向上具有1个连接球头,与一根变总距球头拉杆B一端球铰接;变总距球头拉杆B的另一端与变总距舵机输出轴相连,变总距舵机固定于旋翼机舱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大载荷低结构复杂度双共轴双旋翼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撑架与旋翼机舱均为由PLA高分子材料3D打印结构框架,支撑杆采用高强度超轻碳纤维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8206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