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秸秆发酵有机肥料及其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182748.2 | 申请日: | 2015-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442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邓全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邓全芳 |
主分类号: | C05F17/00 | 分类号: | C05F17/00;C05F15/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陈科恒 |
地址: | 537299 广西壮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秸秆 发酵 有机肥料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利用秸秆发酵制作的有机肥料,以及制作此有机肥料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农作物所使用的肥料主要为氮肥、肥精、钾肥以及锯末,长期使用化肥会使土壤板结,土壤肥力不够,各类养份失调,致使农田生态环境、土壤结构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而且还影响农产品的品质。高附加值的农业废弃物肥料化利用,是减少农业污染、节约资源、发展可持续农业和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
在玉米和高粱种植领域,每年会产生大量的玉米秸秆、高粱秸秆,其数量可观,体积庞大,目前对秸秆资源的利用还较初始和原始,收获后的玉米秸秆、高粱秸秆成为堆在田间地头和路边的废弃物,日晒雨淋,腐烂变质,不仅占用土地还导致植物病虫害,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为了增加农田中土壤的肥力,人们就将秸秆就地焚烧,这样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在有风的情况下很可能发生火灾。如何在搞好玉米和高粱产业生产的同时,解决环境保护的问题,是种植领域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秸秆发酵有机肥料是将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可以取长补短,起到缓急相济的作用,有效地抑制各无机元素之间的拮抗作用,充分发挥其效果。从而,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农田土集结构,推动无公害健康食品的生产,促进生态系统中生物循环,达到保持和增强土壤肥力及生物活性目的。
因此,研究秸秆作为原料发酵来制作有机肥料的方法,从而将秸秆变废为宝,减少环境污染,还能为农民增加收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秸秆发酵有机肥料,以及这种有机肥料的制作方法,减少玉米秸秆、高粱秸秆的浪费,减少环境污染,增加农民收入。该有机肥料营养全面,可以促进农作物生长发育,大大增加农作物产量,提高农作物品质,防止土壤板结。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秸秆发酵有机肥料,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经发酵制得:玉米秸秆150-200份,高粱秸秆60-100份,锯末50-80份,淤泥50-80份,豆饼30-60份,虾壳粉3-5份,肥精5-8份,生物菌剂0.2-0.6份。
进一步地,所述肥精是由硫酸锌、硫酸镁、硫酸铜、硫酸亚铁、磷酸钙、硫酸锰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生物菌剂是由侧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嗜热侧孢菌、康式木霉菌、黄孢原毛平革菌组成。
本发明还提供秸秆发酵有机肥料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备料:将玉米秸秆150-200份,高粱秸秆60-100份粉碎至长度小于1cm的短料,称取锯末50-80份,淤泥50-80份,豆饼30-60份,虾壳粉3-5份,肥精5-8份,生物菌剂0.2-0.6份;
(2)将除生物菌剂外的所有原料混合均匀,并用水调配至混合物含水率为60-70%后倒入发酵池,最后加入生物菌剂,混匀后用黑色薄膜覆盖发酵池开口;
(3)每天测试发酵池内的物料温度,当温度升高至40℃时,对物料进行翻堆,并加适量水保持物料湿度在60-70%;
(4)经过2个月的发酵后,将发酵好的材料取出来晒干至湿度≤20%,即得有机肥料。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制作的有机肥料实现了废物利用,利用的原料主要是来源于自然或生活的废弃玉米秸秆、高粱秸秆、锯末、河底淤泥、豆饼等,实现了节约资源、废物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有利用良好的生态循环。
(2)本发明充分利用玉米秸秆、高粱秸秆等有机废弃物堆制成有机肥还田,可增加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提高土壤酶活性,且可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土壤有机质、N、P、K等元素的含量,增强植株抗病性,减少灌溉的频率及化肥的施用量,促进作物的生长,并能提高农产品产量及品质。
(3)本发明制作的有机肥料,制作方法简单,材料来源广泛,更具有提高废物利用率和增加肥效两方面的优点,能够实现农产品的充分利用,实现农产品的增产增收,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肥料,是以农民收获后的玉米秸秆、高粱秸秆为主要原料,并添加锯末、淤泥、豆饼、肥精和生物菌剂进行发酵而制成,具有营养全面,可以促进农作物生长发育,大大增加农作物产量,提高农作物品质,防止土壤板结等优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邓全芳,未经邓全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8274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