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密封圈及使用该密封圈的密封组件和电缆连接器在审
申请号: | 201510183034.3 | 申请日: | 2015-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214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发明(设计)人: | 李刘生;张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52 | 分类号: | H01R13/52;F16J15/06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陈晓辉 |
地址: | 471003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圈 使用 密封 组件 电缆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了一种密封圈及使用该密封圈的密封组件和电缆连接器。
背景技术
密封圈是一种极为常见的密封件,其在流体管路连接领域、电机领域、机械设备领域以及电缆连接领域等领域中均有着十分广泛地应用。根据材质的不同,密封圈可分为橡胶密封圈、金属密封圈(如活塞环)、石墨密封圈、塑料密封圈等。然而不管是哪个领域、哪种材质的密封圈,其相对于所应用的设备或部件来说,使用寿命均是相对较短的,在使用的过程中,密封圈往往是较之于其所应用的设备或部件率先报废,因此密封圈的更换是在各个领域中都存在的。较之于其它领域来说,电连接器领域中使用的密封圈多数为橡胶密封圈,加上其使用场合的热胀冷缩等环境因素,特别是对于室外连接器来说,还要受到室外风霜雨雪等气候因素的影响,密封圈老化的可能性更大,老化进程往往更快。
目前连接器及电缆组件行业多处所用的密封圈均是圆形封闭的,这样的密封圈在安装时需要将壳体、压板、密封圈等相关零件先穿入到电缆上,随后再对电缆端进行剥皮、压接等后工序处理,最后再将密封圈穿入到壳体内,装入压板以实现密封。这种老结构密封胶圈装配效率低。特别是在后期应用时失效后,维修难度大,通常会造成其他零件乃至整只产品的报废,维修性能差。
现有技术中也有人试图解决密封圈更换不便的问题,例如公告号为CN201041272Y、公告日为2008年3月26日的中国专利说明书就针对密封圈更换不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可开口便捷更换式密封圈,其中所述密封圈为开环密封圈,其上具有开口,开口处设有紧固螺栓和螺母,在使用时,仅需将管件的需密封处预留出位置,再把密封圈镶嵌到密封处,通过紧固螺栓和螺母配合即可将开环密封圈的开口封闭,进而使之形成类似常规密封圈的结构,实现密封。
上述可开口便捷更换式密封圈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方便对密封圈的更换,但是由于采用的是紧固螺栓与螺母配合的锁紧方式,其仅可以为硬质密封圈,另外,由于要采用紧固螺栓和螺母,这势必会使密封圈的尺寸的缩小受到一定限制,不适于电缆连接器等小型产品的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圈,以解决现有的开环密封圈适用范围受限以及小型化受限的问题。
同时,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使用上述密封圈的密封组件和电缆连接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密封圈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密封圈,该密封圈为弹性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包括基础部分和从基础部分的两端分别延伸的臂部,所述臂部的末端具有沿密封圈径向相互重叠交错的重叠段,基础部分和臂部一起围成密封圈孔,所述密封圈孔的孔壁构成压紧面,当在周围挤压密封圈时,压紧面将紧贴在置于密封圈孔中的相应部件上,并且臂部的重叠交错部分将紧贴在一起以消除它们之间的间隙。
所述重叠段中位于内侧的一个的外侧面与另一个的内侧面形状互补,当重叠段贴合时,两臂部的内侧面构成平滑的圆弧面。
所述重叠段均是在向相应臂部的末端延伸的过程中逐渐变薄,由此使得当重叠段贴合时,臂部的外侧面形成平滑的圆弧面。
所述基础部分的外侧面上设有定位平面。
密封组件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密封组件,包括密封圈,密封圈为弹性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包括基础部分和从基础部分的两端分别延伸的臂部,所述臂部的末端具有沿密封圈径向相互重叠交错的重叠段,基础部分和臂部一起围成密封圈孔,所述密封圈孔的孔壁构成压紧面,当在周围挤压密封圈时,压紧面将紧贴在置于密封圈孔中的相应部件上,并且臂部的重叠交错部分将紧贴在一起以消除它们之间的间隙。
所述重叠段中位于内侧的一个的外侧面与另一个的内侧面形状互补,当重叠段贴合时,两臂部的内侧面构成平滑的圆弧面。
所述重叠段均是在向相应臂部的末端延伸的过程中逐渐变薄,由此使得当重叠段贴合时,臂部的外侧面形成平滑的圆弧面。
所述基础部分的外侧面上设有定位平面。
该密封组件还包括可拆装配在一起的底座和压盖,底座和压盖上设有用于在周围挤压密封圈的挤压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830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