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发电厂房尾水渠基础不均匀沉降的方法及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510183177.4 | 申请日: | 2015-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028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8 |
发明(设计)人: | 张合作;罗光其;程瑞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5/02 | 分类号: | E02B5/02;E02B5/08;E02D27/46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 |
地址: | 550081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治 发电 厂房 水渠 基础 不均匀 沉降 方法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一种防治发电厂房尾水渠基础不均匀沉降的方法及结构,属于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西部的许多河流上河床成分主要为砂卵砾石堆积物,河床覆盖层厚度一般为10m~60m,部分电站结合工程的地形条件和水流条件,常常将厂房布置于岸边或者河床部位,为满足基础稳定和承载力要求,主厂房基础一般置于基岩基础,而尾水渠基础主要位于覆盖层或者覆盖层和基岩混合的基础上。而对于覆盖层基础主要是根据覆盖层的厚度采用置换、桩基础等方法处理,以防止基础不均匀沉降,但是现有的这种处理技术耗用的工期长、投资高,而且对于桩基础还不能完全解决不均匀沉降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利用土工合成材料的柔展性和加筋效果,以分散荷载和不均匀沉降产生的集中力,达到加筋效果,更好适应基岩基础的沉降变形大、不均匀沉降的特点,有效减缓或者避免了因基岩基础沉降变形引起的尾水渠底板开裂,本发明通过在尾水渠底板和基岩基础之间设置土工合成材料,土工合成材料为高强抗拉条带,表面有粗糙的压纹,通过土工织物的韧性和强度与基岩基础或者尾水渠底板混凝土锚固,相互熔焊技术连接,将基岩基础的变形条件改造为同一水平,能够较好解决了基岩基础沉降变形引起的混凝土开裂,同时方便施工,经济优势明显。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防治发电厂房尾水渠基础不均匀沉降的方法,施工时主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在平整好的覆盖层基础上铺设土工合成材料,摊铺时应拉直、平顺,紧贴覆盖层基础,不得出现扭曲、褶皱、重叠;
(2)在尾水渠底板处设置的土工合成材料应垂直水流方向,高程方向为0.5m~3m,土工合成材料搭接长度不小于100cm,搭接缝错开200cm,在岸坡和混凝土接触部位的土工合成材料应翻卷至上层或者混凝土内部;
(3)铺设完成的土工合成材料应采用碎石填筑,一般可先在两端摊铺填料,将土工合成材料格栅固定,再向中部推进,填筑完成后,对碎石表面应进行一定的夯实;
(4)开始浇筑尾水渠底板混凝土,注意对埋入混凝土内部土工合成材料的保护。
所述的土工合成材料为高强抗拉条带,表面有粗糙的压纹,通过纵横交错布置,相互熔焊技术连接,将基础的变形条件基本改造为同一水平,能够较好解决了基础沉降变形引起的混凝土开裂。
一种防治发电厂房尾水渠基础不均匀沉降的结构,包括覆盖层基础,尾水渠底板以及基岩基础,在尾水渠底板的下方并且在覆盖层基础上设置有土工合成材料,在土工合成材料上填筑有碎石垫层。
所述的土工合成材料为塑料土工格栅、钢塑土工格栅、玻璃纤维或聚酯纤维。
所述的土工合成材料端头与基岩基础相连接,土工合成材料端头部位锚入基岩基础内部不小于1m。
所述的土工合成材料端头与尾水渠底板上的混凝土相连接,土工合成材料端头部位锚入尾水渠底板混凝土内部不小于1m。
在尾水渠底板与覆盖层基础之间设置有1~3层土工合成材料。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河床覆盖层基础表面布置层以上的土工合成材料,土工合成材料之间采用熔焊技术连接,并在土工合成材料表面填筑碎石垫层并进行夯实,能够较好解决了基础沉降变形引起的混凝土开裂,同时方便施工,经济优势明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土工合成材料与基岩基础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土工合成材料与尾水渠底板混凝土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土工合成材料,2-尾水渠底板,3-碎石垫层,4-覆盖层基础,5-基岩基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种防治发电厂房尾水渠基础不均匀沉降的方法,施工时主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在平整好的覆盖层基础上铺设土工合成材料,摊铺时应拉直、平顺,紧贴覆盖层基础,不得出现扭曲、褶皱、重叠;
(2)在尾水渠底板处设置的土工合成材料应垂直水流方向,高程方向为0.5m~3m,土工合成材料搭接长度不小于100cm,搭接缝错开200cm,在岸坡和混凝土接触部位的土工合成材料应翻卷至上层或者混凝土内部;
(3)铺设完成的土工合成材料应采用碎石填筑,一般可先在两端摊铺填料,将土工合成材料格栅固定,再向中部推进,填筑完成后,对碎石表面应进行一定的夯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8317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充气式吸油拖栏
- 下一篇:一种原位快速更换拱桥系杆的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