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共培养微生物将乙醇转化为乙酸同时产甲烷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183714.5 | 申请日: | 2015-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183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发明(设计)人: | 蒋海明;李侠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P39/00 | 分类号: | C12P39/00;C12P7/54;C12P5/02;C12R1/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14010 内***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培养 微生物 乙醇 转化 乙酸 同时 甲烷 方法 | ||
1.一种利用共培养微生物将乙醇转化为乙酸同时产甲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活化的电活性产乙酸菌和电活性产甲烷菌CO Dehydrogenase(一氧化碳脱氢酶)缺失突变株共培养功能微生物加入到含脱氧乙醇的培养基中,电活性产乙酸菌代谢乙醇产生乙酸的同时产生H+和电子,产生的H+和电子转移到电活性产甲烷菌CO Dehydrogenase(一氧化碳脱氢酶)缺失突变株胞内,电活性产甲烷菌CO Dehydrogenase(一氧化碳脱氢酶)缺失突变株直接利用产生的H+及电子将二氧化碳还原为甲烷,所述电活性产乙酸菌为Geobacter metallireducens,所述电活性产甲烷菌属Methanosarcinales 目中单一或混合电活性产甲烷菌CO Dehydrogenase(一氧化碳脱氢酶)缺失突变株。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共培养微生物将乙醇转化为乙酸同时产甲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活性产乙酸菌为Geobacter metallireducens,所述电活性产甲烷菌为Methanosaeta harundinacea CO Dehydrogenase(一氧化碳脱氢酶)缺失突变株或/和Methanosarcina barkeri CO Dehydrogenase(一氧化碳脱氢酶)缺失突变株。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共培养微生物将乙醇转化为乙酸同时产甲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可用于将乙醇溶液或含乙醇的废水中的乙醇转化为乙酸的同时产甲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科技大学,未经内蒙古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8371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